诸侯得罪不起的人,从一个变成两个,这就等同于原本独属于东宫窦太后的权力——对宗亲诸侯予取予求的权力,将被天子平白分走一半。
而且不单是窦太后的这份权力,被天子荣分走一半,而是汉家日后的每一位太后,都被后世的每一代天子,分走这一半的权力。
而且这里的‘分走一半权力’,可不只意味着原来太后一言而觉的事,以后得由太后和皇帝一同决定。
——汉家的东西两宫,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合作关系!
用后世比较著名的一句话来说,汉家的东西两宫,是原则上站在同一战线,事实上又分别领衔不同的政治阵营、原则上不生冲突,实际上却处于良性竞争的对立关系。
太后能干,那就是太后独揽大权,临朝称制,把控政权的大方向;
皇帝能干,则是天子君临天下,镇压包括东宫太后在内的整个天下。
故而,原本独属于东宫太后的权力,在被天子分走一半之后,便必定会成为两方对立的又一战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是宗亲,原本被封去了南方未服之地,如长沙之类;
你想要换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封国——哪怕地方小一点都行,但起码要稍微适宜人类居住、生存。
但你一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二没有和皇家嫡脉的过硬亲缘关系,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透明人。
在过去,你朝思暮想着移封中原,摆在你面前的唯一选择,便是在东宫太后面前露回脸,甚至是让东宫太后欠你一个人情。
作为宗亲诸侯,你无法自由离开自己的封土;
你的封土贫瘠,你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能讨东宫太后的欢心。
于是,你等啊等,等啊等,穷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万般无奈之下,弥留之际的你,只能叫来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紧紧握住他的手,再三嘱咐道:一定要对东宫太后毕恭毕敬,一旦有机会,便一定要移封中原······
这,是东宫太后一言而觉宗亲诸侯之事的时代。
同样一件事,在燕王刘定国闹出这么一档子事之后,便会彻底大变样。
你还是宗亲诸侯,封国在南方,非常贫瘠;
你也还是一无功劳,二非嫡脉的远方宗亲,想要移封中原,依旧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时候,摆在你面前的,却不止有两种选择了。
你可以选择谄媚东宫,伺机而动;
也可以选择效忠天子,争取移封。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选择在东西两宫之中,替其中某一方,办一件损害另一方利益的事。
比如说,站在东宫太后的阵营,以诸侯王的身份联合几家诸侯,上奏长安:陛下年纪还小,实在是还没有能力亲政啊!
又或者,是站在天子的立场,纠集几个好兄弟表奏天子:太后阻止陛下亲政,是何居心!
陛下尊太后为长者,俺们这些远方亲戚们,可不会让一个外姓老妇,欺压我汉家的嫡脉天子!
这后两件,无论你干成哪一件,你移封的事都大概率会办妥。
当然了,如果你选前者,你就要小心日后东宫驾崩,你会被天子秋后算账。
而这,也正是窦婴‘不敢’看透这弊端在哪的原因所在。
——这件事唯一的弊端,便是让汉家的天子,也实打实具备了拿捏、制衡宗亲诸侯的权力,将这个原本独属于东宫太后的特权,转变为了太后、天子共有的权力。
类似的权力还有许多。
比如太后、天子皆可口称朕,亡称崩,出入称警,行文用制;
比如太后和天子,都可以掌控大权,都可以‘君临天下’。
但这些由太后与天子共有的权力,无一例外:都属于只要皇帝还能撑住场面,就轮不到太后去行使的。
太宗皇帝驾崩这么多年,窦太后自称‘朕’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至于出入称警——窦太后这么些年,满共也没出几回长乐。
反观汉家的天子,就拿刘荣举例,即位这才不到半年的时间,平日里与人交谈,朕字儿那都是当逗号用的。
换而言之:当某一项权利,在汉家属于太后、天子共有,那你就可以直接将其理解为:只要天子有能力行使这项权力,那这就是天子的权力!
只有天子无法行使这项权力时,太后才会站出来,暂时代掌这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