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是茫然的走在路上,不再是茫然无措的随波逐流而不知该走向何方。
这一刻,楚维阳已经在心中有了答案,有了方向的所在,知晓这路上合该有几步迈出,甚至,这四步从数量上看,自己已经相继迈出了半数。
半道而中途。
自己已经在明晰的探索脱概念与境界的进程之中,其进益是这样的明晰,并且还会继续进益下去!
“古往今来,不过是观自然以修道法,修道法以炼形神……”
这种感触与认知的进益本身,哪怕在这一刻,如同观照那道法熔炉的时候一样,未曾给楚维阳带来以分毫的对于修为境界本身的进益,但是这一刻的楚维阳,其心中的欢喜,却犹要胜过道法的些许进益本身。
那是某种对于道心的更进一步的坚定,那是某种泰然与踏实的安宁感触。
当然,这种进益的认知本身,也并非是浑无半点儿的变化可言。
就像是后续在那远行的路上,对于乾坤法炉,对于老禅师的剖析与认知的一系列的过程,使得楚维阳在东西了脱层阶“法”的本质之后,同样顺理成章的,将太上八卦炉掌握到了神境的极致一样。
只是这一次,或许是因为那乾坤古树的缘故,在楚维阳渐渐地认知到了神境层阶的“神”的本质之后,那种变化,开始在道人所掌握的神通经篇之中诞生。
对于神通经篇的运用本身不足够深入,这是楚维阳驻足在神境的年岁太过于短暂而必然产生的某种“缺憾”与“弊端”所在。
而后来,哪怕是万象道法的浑厚积蓄,使得其从本质与真髓上解决了掌握浅薄的问题。
但是,将一部神通经篇掌握到了极致,和运用出真正的精妙,犹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万象道法的积蓄,仅只能够教楚维阳做到对于神通经篇的掌握极致,但若要运用精妙,那是需得要圆融智慧,需得要长久岁月里一点点的试验与论证,并且将之更进一步掌握的过程。
只是这一刻,随着认知扫去道途之上的幽雾,同样一同被抹去的,还有着看似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那灵韵的本质气韵徜徉在了诸部神通经篇的本质之中,徜徉在了三株神通果树之中。
那像是古已有之的成例,又像是在熟稔的过程里引动了诸神通之间极尽繁浩的相互碰撞,进而使得其己身自然而然的演绎出诸般玄妙的本质运用来。
或许,是兼而有之。
几乎就像是恍惚与梦幻一般,便教楚维阳仿佛是浸淫在神通经篇的运用之中,茫茫经年的老怪级数的人物。
而也正是因为着这样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对于楚维阳而言精巧兼且曼妙的对于诸神通经篇的更多认知与运用,当楚维阳体悟着诸般道与法所呈现出来的妙处,进而再睁开眼眸,看向眼前的乾坤古树的时候。
古树上,灵光显照的斑斓辉光更盛早先时,只是对于楚维阳而言,乾坤古树上的变化仅只是如此而已,更多海量而磅礴的灵韵尚还在古树之中沉淀。
从始至终,那厚重本身,使得楚维阳尚还无法撬动那灵韵分毫。
但是对于灵韵本质的认知,却能够使得这一刻的楚维阳,对于乾坤古树有着远远地胜过道法熔炉的更为紧密的接触。
毕竟,古树之中没有另外两个探索着脱路的对手在死生一战。
古树仅只是这样悬照在此间。
而楚维阳将己身的精气神三元之神韵在灵虚玄妙之境中显照的顷刻间,借由着彼此灵韵本质认知的贯连,霎时间,楚维阳便旋即与乾坤古树所交织与共鸣着。
而也正是借由着对于乾坤古树的交织与共鸣,这刹那间,楚维阳旋即见得了那古树本质更为广袤的视角。
那是将无垠海疆之中的灭世天灾尽都囊括在其中,成为那真正高远无垠视角之中一隅的更为广博的“视野”。
在那样的“视野”之中,昏黄浊世汪洋之中的一切景象苍莽,而同样的,楚维阳也旋即洞见了在这样无垠的广博之中,那在昏黄汪洋里,真正星散开来的一道道细微的气血光点,正在游弋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朝着乾坤古树所在的这片海疆抵至!
“凶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