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孙权死讯的第二天。
孙匡戴上早就准备好的王冠,登上京口北固山,昭告天地,宣布继承王位。
刚刚‘撤退’回来的大都督司马懿,先拜倒,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张昭、张?等也稀里糊涂的承认了孙匡的合法地位。
孙辅、孙皎、孙韶、孙贲这些宗室也跟着跪拜。
唯有周瑜、吕范表示怀疑。
觉得应该先调查清楚,吴王是不是真的死了?
最后还是6绩做了两人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强敌压境,顾不得这么许多了。ks”周瑜对此勉强可以承认。
孙权的儿子太小了,不适合此时继承王位。
可周瑜对另外一件事情,耿耿于怀,
在孙匡登位之后,周瑜在朝堂上大声叱责司马懿:“大都督,掌握几十万水兵,为何在吴王危在旦夕一刻,逃之夭夭?”
司马懿一个劲的道歉,表示自己是中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才害了大王。
并且表示,要戴罪立功,率军迎击诸葛亮。
周瑜、吕范、凌统、朱然、朱治、孙辅坚决反对司马懿再担任大都督职务,要求周瑜重新披挂上阵。
孙匡大权在握,微微一笑,力排众议:“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既然换过一次,怎能再换,这样不利我军。还是让司马大都督戴罪立功吧。”
司马懿装模作样的跪在地上哭天抢像死了亲爹一样地感谢大王恩德。
痛哭流涕的像死了全家一样表示一定击败诸葛亮,为先君报仇。
可是孙匡居然被他的‘忠义’感动的落泪。
周瑜、吕范恨得要死,就是没办法。
此时的孙权,已经在6逊的保护下,会合了前来接应的鄱阳太守程咨,退往豫章去了。
留守豫章的正是安西将军全琮。
此时全琮已经被新任的吴王任命为吴国太傅了。
不过,全琮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孙权。
孙权没死的消息,他也严密封锁,不许外传。
孙权在豫章,几天后听说吕蒙、太史慈、徐盛在鄱阳湖口大破刘备水军。
诸葛亮被遏制在湖口,不能前进一步。
心里稍稍的有些安慰。
就吩咐程咨、6逊拿着自己的手谕快马回吴郡,撤换司马懿。
程咨走后,孙权催促全琮派人护送自己回宫。
全琮一拖再拖,找了种种的拖延。
什么路不好走啊;道上有土匪呀;
路途遥远,太辛苦啊,基本都是大人哄孩子的句式。
拖延四五天后,孙权勃然大怒,把全琮叫到身边骂道:“立即整军备马,寡人今天就要起程。”
全琮一开始还点头哈腰的,听孙权如此‘嚣张’,突然冷笑起来。
心想,你以为你还是,以前的吴王,老子不甩你了。
孙权没想到全琮敢在他面前冷笑。
吃惊到半响没说出话,最后指着全琮颤声道:“汝想造反不成?”
全琮忽然变了脸:“造反又怎样?”
孙权吃惊道:“你――你真的造反?寡人一向待你不薄,你――你不怕背上不忠不义的罪名?”
全琮大笑道:“杀一个死人,也能背上不忠不义的罪名,真是笑话。”
孙权厉声道:“狗东西,你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