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
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
毕竟当时的殷通是秦朝的官员,会稽的郡守,一郡之在当时可不是小官,我们都知道项羽等人要造反。
造反可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虽已不到绝境很少会有人去造反。
而项羽和项梁如果要造反就必须把自己逼入绝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秦朝的官员,彻底与秦朝为敌。
所以,生在会稽的殷通,必然就是项梁和项羽的第一选择。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动吴中之兵起事。
当时秦朝的气数已尽,各地出现许多起义军,如果会稽有起义军出现,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杀死郡守。
身为会稽郡郡守的殷通自然不想坐以待毙,因此殷通决定先行起义反秦,桓楚和项羽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人,是殷通可以合作的人,但是没有人知道桓楚这个人的行踪,所以殷通只能找项梁合作。
于是,他找项梁商议起兵反秦的事情,而项梁想要杀死殷通来获取他的权利。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前,并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动广大民众,没有秘密积蓄力量,起义后没有宣传消灭暴秦,废除苛政,简约治民的号召。
在短时间内,起义军参加者多数是自的,起义军不可能成为人数众多战斗力很强的劲旅。
这支弱小的军队,又无杰出的将领指挥,同训练有素人数众多的秦军作战,其失败是必然的。
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
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秦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所有的人们都勇敢挺险来对抗秦始皇的暴政。
项羽与叔父项梁认为这是个好时机。
所以他们也准备起义,但是为了能够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
因此找来楚怀王的曾孙子熊心为王,熊心在楚国灭亡后就一直在民间放羊,不过项羽并没有想让熊心真的为王,只是得到一个象征的作用。
从此熊心成为项羽拥护的楚怀王,也同时变成了一个傀儡。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
七十反秦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
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
当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
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
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
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
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
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
秦将章邯在定陶大破楚军,击杀项梁,紧接着渡河攻打赵国。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
项羽迅出击救赵的请求被宋义驳回,自己还碰了一鼻子灰,积怨成恨,怒火满胸,已经对宋义起了杀心。
而宋义此时丝毫没有察觉,不仅对项羽没有丝毫防备,而且还做出了一件让全军将士都非常怨恨的事情。
之前宋义出使齐国,和齐国君臣相处的非常融洽;此后正是因为齐国高陵君田显在楚怀王面前的极力举荐,宋义才能担任上将军。
所以,宋义决定和齐国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于是就让齐国聘请自己的儿子宋襄入朝为官。
为了给儿子撑场面,宋义亲率大队人马,护送儿子宋襄到楚齐边境的无盐县(山东东平),沿途大肆宣扬庆祝。
当时正值十一月隆冬季节,楚军所驻扎的安阳连日雨雪,彻骨生寒,而且楚军补给也出现问题。
战士们挨冻受饿,而作为统帅,宋义无所作为,反而远行三百多里地只为给自己儿子摆阔。
要知道,当时巨鹿距离安阳也就四百多里,这一举措激起全军将士的不满,也给了项羽起事的由头。
不久,项羽斩杀宋义,掌握军政大权。公元前2o6年,当时为楚国武安侯的刘邦率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