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章 刘启 扫除一切反叛者(第3页)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章 刘启 扫除一切反叛者(第3页)

当功臣的权力足以动摇皇权的时候,矛盾就随之产生了。

周亚夫和他的父亲周勃很像,都有再造大汉的功劳。

周勃驱逐了吕后的子孙们,并且拥戴文帝刘恒,开启了文景之治;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了刘启的皇位,延续了文景之治。

周勃因为功劳,当过太尉统兵,也当过丞相执政。

周亚夫也同样担任过太尉,担任过丞相。

文帝因为周勃的从龙之功,以及顾虑周勃的足以左右皇位的权利而让周勃担任丞相,等到皇位稳固之后找借口给周勃下了狱。

文帝的儿子,也因为周勃的儿子平叛的功劳和在军界的威望,让周亚夫担任丞相。

后来,皇位稳固之后,也因为顾虑周亚夫的功劳和威望,让周亚夫辞职。

的确,像周亚夫这样在军界已经混迹了多年,有了极高的威望,而且又多次顶撞过自己的人,如果叛乱,刘启是万万抵御不了的!

像这样功高震主的人,刘家的传统就是除之而后快,偏偏周亚夫又是那种自尊心极高的人,他哪受得了皇帝这样的排挤,于是就绝食自杀了。

无论是唐宋的武庙七十二名将,周亚夫都能上榜,足以说明后人对其军事才能的推崇。

然而,政治和军事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在战场上能够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几个能在朝堂上得以善终呢?

多少名将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朝堂上,周亚夫终究也不能幸免。

景帝前元三年,爆了以吴王刘濞为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

高祖十二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

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

于是,吴国经济迅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

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博弈,因争棋路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

太子因为一盘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而且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这使刘濞大为恼火。

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资治通鉴》)?”

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

从此,刘濞称病不上朝。

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

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明显。

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

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汉书》。”

晁错的父亲得知此消息,立即大骂晁错不孝,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

在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家的远见。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以卖官等各种无理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

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遍告各诸侯国。

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

以吴、楚为的“七国之乱”,终于爆了。

刘濞难后,即率2o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

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

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

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

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