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9章 洗脑与改革 董仲舒(第2页)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9章 洗脑与改革 董仲舒(第2页)

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

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

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

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

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误错。

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

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对策后,被武帝派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当国相。

刘非是武帝的哥哥,此人粗暴、蛮横,一介武夫,但因为董仲舒当时声望很高,是举国知名的大儒,所以对董仲舒非常尊重。

而且刘非把董仲舒比作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希望董仲舒要象管仲辅助齐桓公一样来辅助自己,以篡夺中央政权。

但董仲舒是主张“春秋大一统“的,因此,对于刘非的问,他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指出“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

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

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因为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

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暗示刘非不要称霸。

董仲舒为江都易王相六年,搞了不少祈雨止涝之类的活动。

汉武帝建元6年,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怒。

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

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

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却被罢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孙弘又推荐董仲舒做胶西王刘端的国相。

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他比刘非更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

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端对他还比较尊重。

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四年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

从此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董仲舒晚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著作。

虽然他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

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汉武帝太初元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

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

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氏家族?

卫青,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丈夫。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候。

卫青屡立战功,他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前124年汉武帝封卫青大司马,后加封常置大将军,节制所有将领,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脑,位在丞相之上。

卫青以及他的外甥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加上卫子夫皇后的尊为,卫家达到鼎盛。

卫青之后,其五人为侯,卫伉、卫不疑、卫登,霍去病及霍嬗。而卫青的姐姐又是皇后,他的妻子还是汉武帝的姐姐。卫氏一族可谓是荣耀直至,力压刘汉皇族。

如此庞大的外戚集团,有立下如此不世之功,牢牢掌控军权以及朝中政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