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书递上,汉哀帝看了很高兴,赏赐孔光束帛,拜他为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官位仅次于丞相。
汉哀帝下诏要孔光举荐可以担任尚书令职务的人,写好后密封奏上,孔光上书敬谢说:“我以老朽之身,以前历任各种重要职务,始终没有半点成效,幸免于没有犯罪被斩,保全了性命。
现今重新提拔任用,作为朝廷的后备内臣,参与朝政事务。
我孔光智慧谋略都很浅短,现已年迈,实在担心有朝一日突然死去,没有什么报答皇上。
我私下看到国家朝政事务,尚书一职长期更换人选,没有卓绝的才能,是很难胜任的。
尚书仆射敞,办事公正,勤于职守,遇事灵敏通达,可以担任尚书令。
现郑重地写下,密封上奏。
敞因为孔光的举荐,担任了束平太守。敞姓成公,是束海郡人。
孔光位极人臣元寿二年,朝廷定三公的官位,孔光改为担任大司徒。
适逢汉哀帝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以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选立中山王刘衎为皇帝,即汉平帝。
汉平帝年纪很小,由王政君执掌朝政,王政君把政事委托给王莽。
汉哀帝时,罢免了王氏,因此王政君和王莽对丁、傅、董贤一派权臣很怨恨。
王莽认为孔光是前朝丞相,名儒,为世人所信任、仰慕,太皇太后也敬重他,总是按礼节接待。
凡是要打击政敌,总是要孔光帮助起草文件,按照王政君的旨意,要孔光写好奏上。
凡是与王政君有仇的,即使是极小的仇恨,也是睚眦必报,没有不杀的。
王莽的权势日益强大起来,孔光内心很惶恐担忧,不知道该如何才好,就上书汉平帝告老退职。
王莽便对太后说:“皇上年纪很小,应该给他安排一个老师。”便任命孔光为汉平帝的太傅,官位为四辅,给事中,负责宿卫供养,在宫禁之中办公,负责供给衣服、车马和食物。
第二年,升任太师,王莽担任太傅。
孔光经常称病,在朝廷不敢与王莽并位。汉平帝下诏王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并让王莽统率城门卫兵。
王莽又指使群臣上奏,颂扬王莽的功德,汉平帝加给王莽宰衡称号,位于诸侯王之上,统率百官。
孔光看到这种情形,更感到恐慌,坚持称病辞职。
王政君便下诏书说:“太师孔光,是圣人的后代,先帝老师的儿子,德行纯正端方,道义学术精通,担任四辅的职务,辅助皇帝。
现在年迈有病。
但是像孔光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臣,是国家的重臣,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国家要想兴盛,就要尊敬重用老师。
令太师孔光不用上朝进见,每十天赏赐一顿饭。
赐给太师灵寿杖,黄门令给太师在宫禁之内设置坐几,太师进入宫禁之内可持杖,并赏赐十七种食物,然后回到府第养老,而他的下属官员仍按照常规办公。”
孔光寿终正寝孔光两次担任御史大夫、丞相,一次担任大司徒、太傅、太师,经历三代皇帝,位居辅助大臣的高位,前后共十七年。
自从担任尚书后,就停止了教授活动,后来担任卿相,有时遇到门下的太学生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孔光常给他们阐述大义。
孔光的弟子很多都学有所成,担任了博士大夫,他们看到自己的老师担任显要的职务,都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孔光始终没有举荐他们,以致有的人抱怨他。孔光办事公正,就是这样。
孔光享年七十岁,在元始五年逝世。
王莽对王政君后说,让九卿策书赠给太师博山侯印绶,赐给马车、棺材、金钱、杂帛。
由少府供设帷帐,派谏大夫持符节同接待宾客的谒者两人负责丧事,博士负责丧葬礼仪。
王政君也派遣中谒者手持符节前来吊唁。公卿百官共同吊唁送葬。
用丧车及副丧车各一乘装载,皇帝羽林卫军及许多儒生,合计共四百人。
送葬的车子有一万多辆,所到之处,路人都放声痛哭,等车队走完后哭声才止。
用五百名兵士掘穴下棺,坟墓隆起,同大将军王凤的葬礼一样。赠谥号简烈侯。
孔光在担任尚书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职责是专掌经学传授。
博士的学问虽然渊博,理论也自有一套,但尚书的工作就不一定熟悉,朝廷内的办事程序及成例也不一定清楚,至于朝章典籍及法律制度等,更是不可能全都明了。
角色变了,如果不尽快熟悉工作流程,要胜任尚书工作是不可能的。
做尚书后只几年功夫,孔光便“明习”各种制度及法令,这种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自然值得称道。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孔光就是这样一种人。
由于孔光肯钻研,工作又极其认真负责,西汉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是中央政府主管文书的正、副长官。
淳于长,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其姨娘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成帝刘鷔的皇太后;其大舅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谭、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时,也于同一天分别被封为平阿侯、成都侯、红阳侯、曲阳侯和商平侯,一时有“五侯”的盛名。
基于此,他2o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
从此,他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和讨好成帝,渐渐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西汉自成帝以后,国势衰微,政治腐败。
当打开这一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一时期,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官僚一个比一个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