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被称之为位面之子,主要是因为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无论是他的生平经历,还是他在历史上的表现,都让人感到他是一个被上天选中的人,拥有顶天的运气。
从最初的少数饥饿人民,到展为覆灭新朝的燎原烈火,又最后走向覆灭,其历史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绿林军展之快,覆灭之快都是值得深思的,他们也是旧式农民革命的一个缩影。
绿林军的将领大多来源于村民,文化程度极为有限,加之古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缺乏战略上的认识。
在攻占新朝都长安后,自以为统一了天下,开始大肆享乐,没有意识到统一天下之路绝不是攻城掠地那样简单,缺乏政权建设的意识。
这些都造成了绿林军最终在赤眉军和刘秀两路大军的攻击之下,宣告覆灭。
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
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建武十年病逝于在军中,谥曰节侯。
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
地皇三年,刘縯起兵。冯异奉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据城抵抗汉军。
更始元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刘秀率军由南阳攻取颍川,进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于父所属城巾车乡。
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汉军捕获。
此时,他的堂兄冯孝及同郡人丁綝、吕晏当时都在刘秀军中,共同保荐冯异,刘秀当即召见。
冯异表示:“老母现在城中。如能释放我回城,愿将所监五城献上以报您的恩德。”
得到刘秀赞赏。
冯异回到父城后,劝苗萌一同投顺刘秀,苗萌表示同意。
不久,刘縯遇害,刘秀回还宛城,而冯异始终坚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权。
后来,刘秀任司隶校尉,经过父城。
冯异立即开门奉献牛酒迎接,被任命为主簿。
冯异又推荐许多同乡,如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这些人被任命为掾史,随从刘秀到达洛阳。
刘玄屡次欲派遣刘秀经营河北,部下诸将皆以为不可。
当时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书之职,颇有权势,冯异劝刘秀与之交好。
后来刘玄决定派遣刘秀前往河北,曹诩的帮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刘縯遇害后,刘秀虽当众毫无悲伤之色,但在独居时常哭泣。
冯异前去宽慰,并趁机进言,劝刘秀乘机收揽人心以展自己的势力。
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到邯郸后,派他同铫期巡行各县,审理释放囚徒,抚养鳏寡。
冯异还暗中调查各郡太守对于刘秀是否同心。
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郸起事。
刘秀率部众自蓟城(今北京市)疾驰南下,到达饶阳治下无萋亭时已经深夜。
正值天气严寒,大家都感到饥饿疲劳,冯异急忙煮好豆粥供应。
次日,刘秀对诸将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等到了南宫县,又遇到大风雨,刘秀率领随从到道旁空舍中避雨,冯异又亲自煮麦饭为之充饥。
刘秀入据信都后,命冯异至河间一带招收兵马,并授偏将军。
此后,冯异随刘秀击破王郎、大败铁胫农民军,平定河北,因功被封为应侯。
刘秀平河北后,刘玄派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与河南太守武勃率三十万大军镇守洛阳。
刘秀为巩固在河北的统治,自率大军回师扫荡农民军。
同时,又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河内、魏郡二郡驻军,共同抗御朱鲔、李轶。
冯异探知朱鲔、李轶不和,为了分化瓦解,致书李轶晓以祸福,指出刘玄政权已危在旦夕,而刘秀势力则蒸蒸日上,劝其“觉悟成败,亟定大计”。
李轶曾与刘縯、刘秀兄弟同谋起兵,情谊深厚,后来依附刘玄,参与杀害刘縯。
因此,李轶虽知长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在回书中表示,愿同冯异交好,希望通过他能和刘秀恢复旧好,为自己留一条归降的退路。
李轶自从通书后,不再与冯异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