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 粉饰太平 第7章 舆论的力量(第2页)

第伍部 粉饰太平 第7章 舆论的力量(第2页)

这次战争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把他的声望推到了顶峰,还为他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

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当时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压力巨大,他十分焦虑。

后来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

这个时候,王莽已经坐不住了,他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共达四十多万,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

敌众我寡,绿林军节节败退,被围困昆阳城。

此时昆阳城只有一万兵力,眼看更始政权就要土崩瓦解。

就在这个时候,偏将军刘秀一扫阴霾,他积极组织守城反击,使昆阳城一个月都未破。

后来刘秀趁新军不备,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夜袭新军。

王邑、王寻轻视刘秀,只率领了万余人巡视阵地。

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还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

这一夜也是王邑、王寻的最后一夜,他们不敌刘秀军,被斩杀于兵营之中,新军各营因没有得到命令,无人敢轻举妄动。

新军主帅被杀后,指挥中枢立即混乱,在昆阳守军与刘秀军的内外夹击之下,新军大败,慌不择路,践踏而死者数不胜数。

此战之后,天下震动,云集响应者无数,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这是历史中记载的昆阳之战,但是在翻阅史料时,还现了一个离奇的记载,其中说到在昆阳之战中曾生了一场神秘事件,这场事件才是新军战败的重要因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中记载,在新军准备攻城决战的前夜,天降流星,砸向了新军兵营。

见此异象,新军内部军心动摇,刘秀趁机散播谣言,让这数十万新军土崩瓦解,刘秀趁机夜袭新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不管有没有天降陨石这一件事情,在昆阳之战中,刘秀能够冷静的审时度势,并且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确立正确的战略战术。

最后,不仅使战役获得成功,更使自己成功的走向王位。

建平元年夏,南阳白水村出现了“一禾九穗”,这是预示大丰收的祥瑞之兆。

恰在此时,前去查看的刘钦,夫人生了一个公子,与“一禾九穗”祥瑞之象暗合。

刘钦取一麦九穗的“丰秀”之义,给儿子取名刘秀!

稍微有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都知道,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显然,无论是天降陨石还是“一禾九穗”实际上都是编造出来的故事,经过暗中的散播、推动变成了“实事”。

这种自然、出人们认知和常识的非正常现象,只能把它归结为“天意”,而“天意”所属、“天心”所向,必然是真龙天子!

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证明。

刘秀固然是历史上难得的英明帝王,但他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他也需要用天降祥瑞来证明自己为帝的合法性、正义性!

刘秀能够当皇帝,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手里面的武装力量,这是他得以在群雄并起的乱世杀出重围、扫平天下、登基为帝的根本!

谁最能打、谁势力最大,谁就当老大,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至于刘秀的大汉室身份,分封流落民间的宗室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凭啥你当皇帝?

要是这样的话,曹操和孙权直接向刘备跪下称臣得了!

所以,借势推波助澜、散布天降祥瑞,终究出于巩固统治的帝王心机,他怎么会去制止和查禁这些流言呢?

帝王的这些机心,在历史上多次被用过,刘秀只是拿来主义、照葫芦画瓢而已。

例如汉开国之帝刘邦,流亡在芒砀山的时候,编造出斩白蛇的故事,“汉高斩白蛇而起义”的故事,很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有“赤光绕室”,“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

而杨坚出生是在一座庙里,出生时“紫气充庭”,高人道“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而更早些时候,有商汤之母亲2o年未育,见“天上白气贯月”而孕;

有伊尹出生之前神人托梦给他母亲“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的故事;

更牛的是周文王,“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

仔细研究可以现,这些帝王编造出这些神异之事,目的与刘秀如出一辙!

无非就是用来证实自己得位的合法性、统治天下合法性。

在这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最值得敬佩,他在《谕中原檄》中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了出身:予本淮右布衣!

太祖起于元末乱世,以大毅力、大英勇、大能力聚兵而起,驱逐蒙元,恢复汉家衣冠,功莫大焉!

这等功业无双,这等自信豪迈,无须借鬼神异象之说神化自己,是他朝帝王所不及的!

当然了,限于人们认识自然的时代局限性,自然知识的缺乏,当时的民众也确实吃这一套,客观上对于稳定人心、凝聚民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其时行其事,无伤大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