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宁可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也要坚持处死欧阳歙,其用心绝对不是杀一个贪官那么简单。
敢于动豪门士族的奶酪,进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国家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确保东汉王朝长治久安、国祚绵长才是刘秀的最终目的。
因此,刘秀不惜杀掉这位贪腐的开国功臣,至于得罪一些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久,欧阳歙死于狱中,至于死因,史书并无明载,但可能不是善终。
无论如何,欧阳歙死了,“度田不实”一案,就此圆满地划上了一个句号。
欧阳歙死后,他的一位下属陈元上书汉光武帝,追述了欧阳歙在世时的为政为学功绩,言辞恳切,令人唏嘘。
刘秀读后也感慨不已,于是下诏,赐欧阳歙棺木下葬,赠印绶,赙缣三千匹,也算是对得起这位当年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朋友了。
欧阳歙被查办时已任朝廷司徒,“度田不实”一案还是其之前任汝南太守时犯下的,遗留的后遗症。
这事虽然至今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了,但仍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值得思考。
做人要敬畏法律法规,做正人,走正道,办正事。
一般来说,不是光明正大的事,都不敢晒在阳光下,因为一旦东窗事,其作俑者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要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以权谋私,可以得逞一时,但终将会付出代价。
要想在仕途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些人自认为手段高明,瞒天过海,做了坏事,还把自己伪装成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虚伪丑恶的面目一旦暴露,人设会顷刻崩塌,将受到世人的唾骂。
戴涉,代替千乘郡人欧阳歙任大司徒,因事获罪下狱而死。
建武初年,戴涉任某郡太守。
太行山中有一批势力强大的盗贼,戴涉听说鲍永的儿子鲍昱有智慧和谋略。
于是前去拜访,请他代理高都县县长。
鲍昱接受了任命,就带兵讨伐这群盗贼,不久就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开通了道路,鲍昱因此出名。
建武十五年春季正月,大司徒韩歆被罢官后自杀,汝南郡太守欧阳歙担任大司徒。
同年冬季十一月甲戌日,大司徒欧阳歙入狱死去,十二月庚午日,关内侯戴涉担任大司徒。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而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下诏书给三公,派遣戴涉和宗正刘吉持符节,令郭圣通上交皇后玺绶。
建武十九年,太中大夫富平侯张纯因为宗庙尚未确定,左昭右穆的宗庙次序没有排定,就与太仆朱浮共同向皇帝上书说:“陛下从一个庶民百姓兴起,横扫天下,诛杀暴乱之徒,继承并中兴祖业。
我们依据经义记载,人事变化,民心向背来看,尽管实际上如同开创,而名义上是中兴,因此应该奉祠先帝,恭承祭祀等事。
汉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刘邦为受命祖,孝文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武皇帝刘彻为世宗,这都如同旧的礼制。
又建立高、曾、祖、父四世的亲庙,从南顿君刘钦以上直到舂陵节侯刘买。
按照礼仪,生在先人之后的人就是先人的子孙,既然要祭祀大宗元帝,就应降其私亲。
禘祫之祭行于高庙,陈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礼意。
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国家嗣续无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继承先统,怎能又照顾私亲,违背礼制么?
从前高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孙立在祖后,不敢私亲,所以替父立庙,独群臣侍祠。
臣的愚见认为该废除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
诏书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
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
皇帝听从了。
这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建武二十年夏季四月庚辰日,戴涉因为所举荐的官员盗窃金钱受到牵连被投入监狱死去。
刘秀因三公的职事是相互参加议定的,不得已以策免大司空窦融的职务。
戴涉被杀后,光武帝刘秀强令太中大夫张湛代戴涉为大司徒,张湛到朝堂,竟尿到裤子里,便陈说自己确实病重,不能再任朝堂事,于是就免去他的官职。命广汉郡太守蔡茂代替戴涉为大司徒。
蔡茂当初在广汉郡时,有一次梦见坐在大殿上,屋脊正梁上有一株禾苗长有三个穗,蔡茂跳上去摘取它得到它的中穗,随即又失去了。
他就这个梦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席站起向他庆贺说:“所谓大殿,是宫中官署的形象。
屋脊梁上长有禾苗,是象征人臣的最高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