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太子官署,后又进为太子太傅,而此时,申屠刚向光武帝提出,要求太子就东宫,申屠刚的奏请遭到了皇帝的严厉拒绝。
也因此遭贬。
建武七年王丹逊位,又由陇右张湛任太子太傅。
与此同时,与张湛同属陇右的郑兴因为郭伋迟迟不能受任大司空而犀利的向光武帝提出“用功臣而人位谬“,直接揭露了之后郭伋在建武十一年所说的朝廷专用南阳人的本质。
而作为陇西圈的张湛,郑兴,郭伋,以及日后担任刘强东海王傅,后任大司空的杜林,从一开始,就和南阳功臣集团,成拉锯之势,这种拉锯,直至建武十三年,以陇西幕府的最高长官窦融的低调入朝而变得更加暗潮涌动。
公元38年郭况迁城门校尉,其后,郭圣通数怀怨怼。这一点在后汉书天文志上得到了十分具体的体现,金犯轩辕大星,轩辕者,后宫之官,大星为皇后,金犯之为失势。
是时郭后已失势见疏,失势为忧丧。郭氏无丧却有忧,政局中南阳河西拉锯。
随着河西大佬窦融的低调沉默而基本失去平衡,以及郭皇后的渐渐失势,皇太子刘疆的河西辅臣集团渐渐势弱。
建武十七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
同时,立阴贵人为皇后。
至此,满朝无声。
唯有崇尚忠直的太子太傅张湛,称疾不朝。光武帝强起大司徒而不得。
沉默是为抗争,沉默更是为洞悉。
十七年郭后既废,太子之去,还会远吗?
在意志无可转移的现实面前,这位太子太傅,自毁形象,当堂便溲,自断仕途。
与此同时,太子讲师郅恽对光武帝上言道:“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不可,勿乱大伦,使天下有议社稷者。“
郅恽借用司马迁的名句,即“婚姻关系的缔结,夫妇之间的相处,好的,可以兴夫旺国,不好的,可以毁家灭国“,来向光武帝表明:夫妻关系,儿子不能控制父亲的,更何况臣子对皇帝呢。所以我不敢就这样的夫妇私事表看法。但是,希望陛下考虑这是不可以的,并且不要乱了大伦,而让天下对社稷多有议论啊。
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也。“
刘秀则表示:“郅恽善于用自己的心去体谅主上的心思,他知道我一定不会有失偏颇而忽略国家大事。“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随机封郭后的儿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封废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居北宫,同时也对郭后的娘家进行安抚。
建武十七年,郭况徙封大国,为节侯。郭圣通从兄郭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郪侯,官至东海相。
郭竟弟郭匡为干侯,官至太中大夫。郭圣通叔父郭梁,早终,无子。
包括郭姓的外戚女婿南阳陈茂,亦被封为南侯。
郭圣通就此从皇后的尊位上跌落下来,与此相对的则是,光武帝的微时原配,贵人阴氏终于得归正位,成为光武帝第二任皇后。
建武十七年郭皇后被废为中山太后,刘辅为中山王。
改封郭氏为中山王太后,居北宫,同时,光武帝其余诸子,都同时从公爵进封王爵。
然而,谦恭聪慧的刘强知道,他的母亲既已废位中宫,那么他作为庶子恬居储位便是于礼不合的。
因此,他数次向诸王转达,要求光武帝允许自己退位藩王的请求,但是光武帝因为不愿意违背父子之情而始终不肯答允。
建武十九年六月,刘强久处危位近危殆,接纳了讲师郅恽的建议,再度向光武帝恳求“引愆退身“,光武帝终于答应。
从废后到换太子,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由废后开始,东海让位结尾。
光武朝最为重大的政治局势至此终于落下帷幕。
就这样,刘强居太子位十九年,这个以襁褓太子而成就王材的不二人选,最终不得不让天下,守藩屏。
东海王刘强,自秦吞六国,皇帝并称之后,第一个以庶子之身,谦让天下与嫡子的皇太子,更是自他开始,终结了西汉废太子不得善终的悲剧,开创了东汉王朝废太子皆保身全的难得现象。
而他恭让天下,逊而知退的美名,就此称闻于后世。
在建武十九年退位藩王之后,光武帝立刻为刘强重选官署。
继续沿用河西与郑兴,卫宏等相善的杜林为王傅来辅助他。
当其他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召的时候,唯有杜林恪慎重守职,每召必至,因此深受光武帝的器重。
刘强对王傅也十分尊重,以为尊师而数加馈遗,而杜林因为同时蒙受东海王,光武帝两边双重恩赐而多加拒绝。
杜林之后以九卿位至三公,学者朝夕满堂,士大夫因此高慕。
自建武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光武帝又命刘昆教授皇太子、诸王、小侯五十余人,这为后世汉明帝刘庄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打下了确实的基础。
因为这,很多人都说,刘秀娶郭圣通是被迫的,因为他那时已经有了阴丽华。
拜托,刘秀那会儿是什么光景,是标榜娥皇女英“姐妹共侍一夫”的年代,试问哪个男人会嫌自己女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