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害怕被杀,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
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馀出征。
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
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登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
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
二年,窦宪出屯凉州。
三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阿尔泰山。
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
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盖主,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予以惩治。
四年,窦宪还朝,帝勒兵没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命令他到封邑去,等他到达以后,迫令自杀。
汉章帝于章和二年二月病故,由太子刘肇即位,称汉和帝。和帝只有1o岁,便由其母窦皇太后执政。
窦太后精明干练,东汉政权至汉和帝时虽已开始呈现退坡迹象,但窦太后为的东汉统治集团,仍有乘光武中兴以来的余威,恢复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雄心。
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条件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其一是班在西域地区已节节取胜;
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生了争立单于的斗争,内部四分五裂。
南匈奴屯屠何单于,见北匈奴内部大乱,且连遭灾荒,遂想借机出兵并灭北单于,统一匈奴全境。
于是,便上书请求汉朝也同时出兵协助。屯屠何单于同时建议:南匈奴国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骑兵1万出朔方;
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骑兵1万出居延塞;
屯屠何自率骑兵万余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
并请求天子派轨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诸太守同时率军北进。
请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测。
屯屠何奏告汉朝说,其各部兵马将于九月调集河上,请天子准其所请。
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于之书令耿秉阅读。
耿秉看罢进言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愿。
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6o余年。
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动,单于叛离汉朝。
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
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
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
耿秉并表示愿为国家效命。
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反对耿秉的建议。
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
自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自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
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
鲜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侵掠汉边境。
窦太后经过抉择,决意按耿秉议,兵进击北匈奴,但同时也采纳宋意之议,不使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以利分而治之。
东汉三公九卿得知太后决意进兵,一齐向太后进谏,力图阻止此次征战,被窦太后回绝,决心以窦宪为车骑将军,统率汉匈联军出征。
汉军第二次征匈奴战役,从部队的编成到作战目标,都进行了详尽的策划和周密准备。
汉军决定北军五校之军:步兵、长水、射声、屯骑、越骑,出动黎阳营、雍营之军;
调缘边12郡的精骑(云中、定襄、雁门、代郡、朔方、五原、上郡、西河、安定、北地、渔阳、上谷郡);
选拔边境郡县的鲜卑、乌桓等羌胡骑兵;
此外还有南匈奴之精锐骑兵。
东汉将这些骑兵编组为三路大军,分别向北匈奴进军,约期会师于阿尔泰山东脉及蒙古戈壁,以期歼灭北单于之军。
汉和帝永元元年六月,汉军统帅车骑将军窦宪开始率三路大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