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 帝国飘摇 第17章 股肱之臣(第2页)

第陆部 帝国飘摇 第17章 股肱之臣(第2页)

刘瓆表现得十分果决,即便有赦令要放过赵津他也不管,坚持要拷杀赵津,他也因此得罪了宦官们。谢承《后汉书》《后汉书·王允传》

与他有类似作为的南阳太守成瑨被宦官一并弹劾,宦官们的诬陷也使得汉桓帝动怒,虽然谢承《后汉书》提及由于刘瓆是宗室汉桓帝让他自尽,但《后汉书·桓帝纪》记载的还是“弃市”。

哪怕有陈蕃、刘矩、刘茂等人为他们求情,但汉桓帝对此很不满,哪怕陈蕃坚持为刘瓆、成瑨辩护,两人还是逃不过逝去的命运。

听到臣的这些话,您的宠信又要号哭申诉了。

您应该断绝堵塞内侍宠臣干预政事之源,接受尚书们到朝廷和尚书省办公,公卿大官每五天朝会一次,选用清正高尚的人,罢免斥退邪恶之流。

这样,天在上和顺,地在下润洽,美好的符瑞难道还遥远吗?

您虽厌恶臣的话,但凡是帮人主的,都有自强的心,所以敢于冒死陈奏。“

汉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恼怒,一点也没有采纳。

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宦官也因此更加痛恨陈蕃。

他选举出人才送上奏章,宦官立即借汉桓帝的名义斥责退回,他属下的长史以下许多官吏多被借故治罪,但因为陈蕃是当代名臣,还不敢加害他。

延熹九年,李膺等人由于党锢之祸被关进监狱受审。

陈蕃因而上书极力劝谏说:“臣听说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大臣,亡国之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话。

所以商汤、周武王的成功,是因为有伊尹、吕望这样的贤臣;

夏桀、商纣的昏乱,以致灭亡,是因为不得其人。

由此说来,君王是领,臣子是股肱,同体相互为用,为好为恶。

臣看到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人刚正清白,死心塌地的为了国家。

因为忠直,违反了您的意旨,横遭拷打审讯,有的被禁锢隔绝,有的或死去、或流放到他们不该去的地方。

堵住天下的嘴,将天下的人变成聋子瞎子,这与秦朝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

从前周武王灭了商朝,在商朝忠臣的家门树立标志,为他们培修坟墓。

现在您执掌大政,先杀害贤明忠诚的大臣,对待好人为什么这样刻薄,对待坏人为什么又那样优厚?

谗谄之人花言巧语,似乎说得实在,使听的人迷惑,看的人迷糊。吉凶之见,在于识善,成败之机,决定于听言。

人君统管国家的大政,掌握四海之内的纲纪,举止进退不可违背先圣的法度和道德规矩。

错话出口,就会扰乱四面八方,何况用有髡刑治无罪于狱中,杀无辜于街市呢!

从前夏禹巡狩苍梧,看见街上杀人,就下车哭着说: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所以夏禹很快就兴盛起来。

另外,青州、徐州炎热干旱,五谷不收,百姓背井离乡,连粗粮也不够吃,然而宫女充满后庭,国家财富为她们花费净尽,外戚私门,贪财受贿。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俸禄与公室无关,政令出于大夫。

从前春秋之末,周朝的德泽衰微,几十年没有见到什么灾异,这是为老天爷所抛弃了。

老天爷对于汉朝还是眷念不忘,所以频繁示以灾变,启陛下。

铲除妖人孽种,关键在您加强自己的修养,臣居三公之位,担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空受俸禄,贪生保命,坐观成败。

臣的建议如蒙采纳,即使杀了臣,身异处,臣也不以为恨。

汉桓帝不满陈蕃说话直切,于是借口陈蕃辟举选用人才不当,罢免了他。

当时,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便互相标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陈蕃与刘淑、窦武合称“三君“。

李膺最初被举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辟,举高第。后升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长害怕他的严明,大多弃官而去。

历任渔阳、蜀郡太守,又转为护乌桓校尉,屡次击破犯境的鲜卑,因公事免职。

永寿二年,鲜卑犯境,桓帝起用李膺为度辽将军,羌人闻讯畏服,他因而声威远播。

后入朝为河南尹,因检举不法,被诬陷免官,得应奉援救而获赦。出任司隶校尉时,能使宦官震恐。

李膺位列“八俊“之,有“天下模楷“之称。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他遭迫害下狱,后被赦免回乡。

陈蕃、窦武图谋诛杀宦官时,被起用为永乐少府,旋即免职。

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爆,李膺主动自,经拷打后遇害,享年六十岁。

窦武,陕西省咸阳人。东汉时期外戚、学者,大司空窦融玄孙、定襄太守窦奉之子,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

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因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于是以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