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柒部 大结局 第3章 鸿都门学(第1页)

第柒部 大结局 第3章 鸿都门学(第1页)

为了理想,汉灵帝曾经多方努力,比如成立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是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由汉灵帝创立于东汉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鸿都门生招收的大多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士族看不起的人,他们经由州、郡、三公荐举,考试合格即可入学。

鸿都门生凭借文艺辞赋之长而备受灵帝的宠信,享有极高的待遇。他们入学后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毕业后或出任地方最高长官,或在朝廷中枢部门任职,甚至封侯赐爵。

很多人只看到鸿都门学以辞赋、书法为研究方向,是一个“专科学校”,却没有看到,鸿都门学招聘的对象,全都是寒门仕子,且数量极大。

汉灵帝还迫不及待地将这些人,任命为刺史、侍中等高官,甚至封侯。

很显然,汉灵帝是用极端的方式,试图与豪门士族集团做切割。因而鸿都门学的学生,也遭到了豪门士族的鄙视和抵制。

如果我们把视野伸向四百多年后的隋唐科举制,就会现,鸿都门学何尝不是另一种“科举”?

都是通过新的选拔机制,革掉豪门士族集团的命!难道汉灵帝的这个政治远见,不值得赞许吗?

汉灵帝设立的西园八校尉,其实是一次对何进军权的解构行动。

西园八校尉成立于中元五年,即汉灵帝驾崩前一年,存在的时间极短,它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兼任元帅,统领全军,理论上何进这个大将军,也要归蹇硕节制。

西园八校尉的成立,透露出汉灵帝掣肘何进的急迫心情,也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尝试。

他希望通过西园八校尉,可以反制何进,可事实上,等他一驾崩,西园八校尉几乎集体反水,站在了何进一边。

汉灵帝忘了一个基本事实,他自己尚且不能控制何进,凭什么让一个失去皇权支撑的蹇硕,斗得过依靠豪门士族的何进?

汉灵帝的第三个尝试,以宦官制约豪门士族集团。

东汉的宦官势力,有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是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斗争的必然结果。

到汉灵帝时期,宦官几乎拥有了与士族集团等肩的政治待遇,可以担任要职,可以封侯,可以娶妻养子,可以祭祀祖先。

虽然史书以此痛斥汉灵帝昏庸,可是用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汉灵帝不光不昏庸,还非常高明。

可惜的是,汉灵帝对宦官集团过度参与政治后,由利益分化形成的新格局未能及时辨析。包括赵忠、郭胜等很大一部分宦官势力,已经倒向了以何进为的士族集团。

这就是蹇硕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轻易就失败了的原因。

讽刺的是,宦官有意倒向士族集团,可是豪门士族集团并不接纳他们,反而欲除之而后快。

这就是形势迅恶化,导致巨变的原因。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是相当的混乱,各派政治利益存在斗争,又存在相互融合。

汉灵帝为了缔造一个独立的皇权时代,做出了种种努力,怎奈豪门士族集团正处于不可遏制的上升期,注定他的努力要失败。

历史是由士族阶级撰写的,他们站在本阶级的立场,对汉灵帝多有黑化。

客观讲,汉灵帝此人虽是失败者,但还是一个很有追求,很有头脑的政治家!

为什么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都很难善终?

以前不明白这些人做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最近这两天经过一些事才明白,比如一个团队,建立初期,领导希望下面的每个人都能十八班武艺,大展拳脚,因为这个时候,团队不稳定,需要这些人,等到稳定下来,不在需要这些人,随时可以找到替代这些人的,如果这个人还是像以前一样个性太强,这个时候领导就开始要收拾这些人了,这个时候领导需要的是听话的猫。

从古到今,开国功臣的命运多以悲剧结束,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对人性和民族文化有着极大的害处。

诛杀功臣比较残忍比较著名的是刘邦和朱元璋。

刘邦夫妇入主长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杀了,韩信之死,使刘邦成了历史上辜恩寡义的代表,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恶名是无法除去的,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把英布和彭越杀了。

客观地说,作为皇帝,刘邦的凶狠是可以理解的,杀韩信有不得已的苦衷。

仔细阅读关于对韩信和对秦末汉初的记载,我们可以感觉到韩信有多么厉害,对刚刚统一天下的西汉王朝以及刘邦为代表的刘氏皇族有着多么大的潜在威胁。

我们知道有个“汉初三杰”的说法,也知道像樊哙、周勃这些人称得上猛将,但是实际上论带兵打仗,这些人在韩信面前连大气也不敢出的,敬畏交加,惶恐之极。

所以虽然刘邦自己也十分清楚,韩信压根都不会造反,但还是千方百计要把他杀了。

这就好像衡山上的悬龙石,挂在半山腰摇摇晃晃的,虽然几千年了还没掉下来,但是一般人从下面走过,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只有杀了韩信,刘邦才睡得着。

至于英布和彭越,也就顺便杀掉了。

三王的冤死,从另一方面说,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展,是有利的。

与历史上很多皇帝比起来,刘邦算不上一流无情无义的主子,萧何、张良、陈平、周勃这些人也是功臣,他就没有开杀戒。

朱元璋屠戮功臣,才是真正令人指的,他把杀功臣提到了作为国策的高度,不管有没有威胁,横下一条心,一律杀光,从即位到驾崩,几十年的时间,就没停止过这项活动,66续续杀了一二十万人,成为史书上最莫名其妙最不可思议最不忍卒读的事件。

明初功臣,只有六个人没有被他以谋反的罪名绑赴刑场,分别是常遇春、胡大海、沐英、李文忠、徐达、汤和、刘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