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付宦官,好比是用炉火去烧毛。
只要您动,用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号施令,那么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达到目的。
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
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
何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着说:在宫中服务的宦官,古今都应该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大权和宠信,使他们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既然要惩治他们,应当除去恶,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
何至于纷纷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队呢!
假如要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事情必然会泄露,我将看到此事的失败。
侍御史郑泰也劝谏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
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权,他将为所欲为,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您作为皇帝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
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
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都不接受。
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攸说:“何进是个不容易辅佐的人。”
何进的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让他们回乡去召募军队。
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
这些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董卓这边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刻上路出。
同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
我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
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何太后仍然不答应。何苗对何进说:“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
董卓到渑池时,何进更加犹豫不决,派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诏命,一直进军到河南。
种邵迎接尉劳他的军队,并劝令他退军。
董卓疑心洛阳政局已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
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士兵都害怕地散开。
于是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
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便威胁他说: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
事情拖得太久会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
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
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
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
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
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只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进不许。
袁绍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的密谋因时间太长,泄露了不少。宦官们感到恐惧,想改变局势。
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她叩头请求说:我现在犯下罪责,理应全家回到家乡。
想到我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要远离宫殿,心中恋恋不舍。
我愿再入宫侍候一次,得以暂时见到太后,趋承颜色,然后退到沟壑,死也没有遗恨了!
这位儿媳向母亲舞阳君说情,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
于是何太后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