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晓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穿越至7o年代的真实感。
李晓晗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小院,这座院子开阔舒适,中间铺设有几条碎石小径,分别通往各个房间的入口。
记忆中,左手边那间屋子应是大哥大嫂的卧室,旁边挨着的则是两个侄子的房间。
右侧的房间是二哥二嫂的,旁边紧邻的是小侄子和小侄女预备的房间。
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目前仍与二嫂同住在一间房内。
而现在,这个专门为小孩准备的房间,正是李晓晗住的地方。
整个院子围了一道坚实的围墙,在围墙左侧,一口水井立其间,是全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源泉,不论是洗衣做饭都离不开这口井。
围墙右侧区域,有一道简易的木质栅栏,栅栏内饲养着五只母鸡,以及一只昂挺胸的公鸡,它们在院子里悠然觅食。
农村家庭不允许私自养殖过多的家禽,所以这样的规模恰好符合规定。
栅栏旁边则是一个空置的猪圈,里面虽然没有养猪,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堆放着一些杂物,并且码放着一垛垛整齐有序的柴火。
李晓晗身后便是家中的堂屋,这里是全家人每日吃饭之地,也是接待客人的主要场所。
墙面上醒目地挂着一张伟人的照片,边上还挂着一本日历,日期1978年2月19日。
左手方向连着的是厨房,而右手边则是李父李母的卧室。
堂屋背后,还有一个小巧的后院,那里种着蔬菜,或是晾晒着衣物,亦或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坐在门槛上,李晓晗的目光淡淡扫过这个简朴院落,直至视线触及到屋檐尽头,
她轻轻托起腮帮,陷入了一段悠远的遐思。
她的思绪开始慢慢飘向往日的回忆,回溯起原主李晓晗在这个7o年代家庭中经历的点点滴滴。
李晓晗了解到,爷爷奶奶共生下了五个子女,其中包括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两位出嫁的女儿现居相邻村庄,她们与娘家之间的往来并不频繁,平日里的联系可以说相当稀少。
李家人口众多,李老头和李老太有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坚决反对分家,因此,三个成家的儿子携各自的家庭成员拥挤在一个大院子里。
李老头李老太住正中间的两间大瓦房,其余的都是泥坯房。
李父是家里的老四,分到了两间房,李父李母住一间,两个儿子住一间。
李晓晗出生跟着父母睡,后来长到八九个月的现好像跟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不会坐,不会爬,反应迟缓叫她也反应不过来。
后来的几年66续续也带着她看了不少的郎中,乡里的,镇里的,县里的医院都去检查了,都查不出什么结果来,钱花了不少钱,到五岁的时候大房和二房就有些不乐意了,意见就更大了。
李家为李晓晗的治疗投入了不少资金,而这笔开支主要来源于家庭公共财产。
大房对此颇有微词,经常在家借题挥,制造家庭矛盾和纷争。
二房虽未正面挑起事端,却在背后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