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议室出来,周迎春就给姜文涛打了电话,将和街道见面的经过讲了一遍。
电话里的姜文涛哈哈了好几次:“千万富翁了啊,真不错……我知道了,那第五个要求,我看还是有操作性的,只有你们一家有这个情况,比较特殊,其他拆迁户没有可比性,连参考性都没有。行,我有数了,明天我就去找街道领导,争取一下,数额多少是另一回事,但确实,由于拆迁,你们今后公司运营中,确实要多花很多成本,这是不容置疑的。”
这事最后的结果,李家人还是挺满意的,这最后一块赔付,不知道是姜文涛起的作用,还是这事其他厂家没有可比性,或者为了拆迁工作顺利执行,最后多赔付了李家1oo万。
这样加起来,李家这次赔付1o49万,真如姜文涛所说,过了一千万。
一个星期后,环宇的招牌取了下来,李家人撤出了公司。
周迎春很是舍不得,这环宇,倾注了她家多少心血,一砖一木、一花一草,都是全家辛辛苦苦象小鸟衔草一样搞起来的,对环宇,周迎春感觉比养大两个孩子还精心,以为自己下半辈子就在这陈家村过了,哪知道只有一年的缘分。
尽管拿到了过一千万的赔付款,但接下来要花费的也不少:那么多仓库要用起来,人员、租金可是每个月都要付的;还要买地重建环宇,现在地价都在涨,靠市里越近价格越高,价格稍微便宜点的,那离市里就远多了,上下班和废品运输不方便;在建好新环宇之前,还得先租一个中转站。还有,那些员工的住宿、用餐等问题,都得考虑。
周迎春感觉头都大了,而且吧,建环宇时,好像自己生第一个孩子,什么都是新鲜的,充满激情,现在呢,感觉就是应付,身体的细胞充满着疲惫,一点激情也没有了。
但是日子还得过,眼前那么多事要做呢,只得打起精神来。
先是和俞文娟她家一样,租厂房当过渡期的临时仓库。
这次拆迁,陈家村这些厂,开始分化,有的搬到了别的地方,有的设备机器本来就该更新换代了,正好趁这次拆迁,把那些旧设备卖给了政!府,有的老板据说不开厂了,搞资本操作,甚至有几个移民了。
当然,这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继续自己的旧业,经过大家多方寻找,最后选中了陈家村附近一个工业园,在这里租了厂房,作为过渡。
其实这个工业园也是人家自封的,说穿了就是几个领导,以亲戚名义买的地,然后造了简易厂房,对外出租。
前一阶段大家已经接触了,一直没有定下来,那也是价钱一直没有谈拢,这些老板感觉租金太贵,还去别的地方找了,但一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最后没办法,才定下来。
李家反正紧跟着俞文娟薛建明夫妇,他们定了,李家也就跟着租了两间仓库,简单装修之后,将环宇的牌子挂了起来,整支队伍搬了进来。
工业园里没有住宿的地方,李家在仓库里隔了一个小间,这是给值班人员住的,其他人的住宿,周迎春在附近的村里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员工们的宿舍。
这个村子离工业园区比较近,是个自然的村落,还没拆迁,但村民也都知道,照禾城这个展势头,拆迁是早晚的事。
这家的户主在政!府机关工作,早几年分到了房子,全家住在园区的公房里,家里的房子等拆迁,也没卖掉,平时就是租掉的,周迎春多出了点钱,把这房子整租了下来,当成环宇的生活区域。
现在上班地点,工人们比较杂,有的到工业园区,有的去市里,还有的去高教区。
去市里的还坚持开三轮车,到高教区的路实在太远,开三轮车的话,路上花的时间实在长,周迎春干脆叫那几人把三轮车停在学校仓库里,自己坐公交车上下班。
这阵子李浩宇是到处跑,就在找新的地块,想买了以后还和以前一样,造环宇。
所以公司的事,几乎都压在周迎春身上,她因为要开卡车进货出货,也忙得分身乏术。
这天晚上,夫妻俩躺在床上,周迎春对丈夫说:“要不让小姨夫和庆明夫妻俩、淑英夫妻俩都去学开车吧,五个人,都考大车证,以后我们没时间的话,让他们中的一个开车进货出货,我们只要派我爸或你爸跟车管好钱就可以了,你看行吗?
否则,一直这样下去,我得累死,而且别的啥都干不了,文娟姐几个已经约了我好几次了,我一直抽不出时间来。”
庆明是周三男小儿子,大儿子冬明回岛养鸡去了,小儿子夫妻俩,一个叫庆明,一个叫文花,现在是环宇的员工。
而费杏生的儿媳妇叫淑英,儿子叫大宝,是费杏生领养的儿子,现在这对夫妻也在环宇上班。
男劳力中,小姨夫算年纪轻一点的,加上这新来的两对夫妻,属于环宇最年轻的五个人,周迎春夫妻俩要想解放自己,先得有人开车。
去外面聘一个司机,一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二来费用也高,三来嘛,陌生人,不熟悉,不知道人品咋样,周迎春也不放心,所以就想到了在公司里选拔人去学了驾驶员技术,为自家公司所用。
李浩宇听她这样一说,觉得妻子讲得有道理:“学费干脆公司出吧,只是要和五个人见个面,人家愿意这事才好办,有的人不愿意开车,那这事就不要勉强。
我看最好签个协议,事情做之前先说好权利和义务,先君子后小人。
比如学费我们出,但你得在我们公司服务满十年这样的。
再比如,工资不变,但每次出车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等等。
还有啊,这个保险……”
夫妻俩越说越细,最后连谁先去学谁最后去学都安排好了。
周迎春是个急性子,第二天就和五个人开了个短会,把事情一说,除了淑英闻到汽油就晕车,坚决表示不去学车,其余四人都挺高兴,特别是听了周迎春协议的内容,觉得李家考虑得很是周到,想到学车不用自己出钱,十年内工作绝对不会砸饭碗,出车增加收入,感觉是老天赏饭吃,都争着要第一个去学开车。
李浩宇闻言一个电话,给老战友下了命令,你学员再多,给我塞一个进去,我这里有四个人要学开车。
环宇一下子兴起了科目一学习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