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军在汉中城外已经围困多日,营寨连绵,旌旗蔽日。然而,那高耸坚固的汉中城墙却依然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阻挡着刘备军前进的步伐,局势愈紧张而胶着。
刘备营帐内,烛火摇曳,众将谋士齐聚。关羽手抚长须,眉头紧锁,率先打破了沉默:“主公,这张鲁坚守汉中,吾等久攻不下,如今粮草也渐趋紧张,当如何是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和急切,目光中满是对当前困境的担忧。
刘备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吾等不可强攻,需另寻良策。若一味猛冲,只会徒增伤亡,且未必能破城。”他的语气坚定而沉稳,尽管面临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冷静和决断。
诸葛亮轻摇羽扇,那羽扇的每一次摆动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智慧,缓缓说道:“主公,以亮之见,当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汉中的军事包围,切断其补给线,令其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可派人与张鲁谈判,许以优厚条件,劝其归降。此乃恩威并施之策。”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已经洞察了一切。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诸葛亮计策的认同:“军师所言甚是,只是这谈判之人,当派谁去为好?”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询问和期待。
庞统挺身而出,神色坚定地说道:“主公,庞统愿往。吾定当不辱使命,说服张鲁归降。”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和决然。
刘备看着庞统,目光中满是信任:“好,士元此去,务必小心。吾等在此等候你的佳音。”
庞统领命而去,带着使命和众人的期望,来到汉中城下。他仰头高声喊道:“吾乃刘备使者庞统,求见张鲁太守。”
城楼上,张鲁听闻,心中不禁一震。他犹豫片刻,与手下将领谋士们交换了一下眼神,说道:“让他进城。”
庞统进城后,被带到了郡守府。他见到张鲁,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张太守,如今局势已然明朗,刘备主公仁德布于天下,志在安邦定国,造福百姓。如今汉中被围,外无援兵,粮草渐绝,继续抵抗,只是徒增伤亡,祸及百姓。若太守归降,主公必不会亏待,定会许以宗教自由和一定的自治权。太守当为城中百姓着想,为汉中的未来着想。”
张鲁冷哼一声,目光中带着一丝倔强:“吾守汉中,乃为职责所在,岂会轻易归降。吾与汉中百姓共存亡,绝不会轻易向他人低头。”
庞统微微一笑,说道:“太守,您的忠义之心令人敬佩。但如今形势,并非意气用事之时。刘备主公乃仁义之主,他对您的才能和坚守也颇为赞赏。归降并非耻辱,而是顺应时势,为百姓谋福祉。若执意抵抗,城破之时,战火纷飞,百姓遭殃,这岂是您所愿见到的?”
张鲁沉默不语,陷入沉思。他深知城中的困境,但心中仍有顾虑和不甘。
与此同时,刘备军中。
“主公,吾已在汉中城内散布谣言,言张鲁欲降,扰乱敌军军心。”法正说道,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狡黠。
刘备微微皱眉:“此计虽可乱其军心,但也需谨慎行事,不可过度逼迫,以免激起城中军民的反抗。”
法正点头道:“主公放心,臣自有分寸。”
过了几日,庞统再次回到刘备营帐。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主公,那张鲁虽心动,但仍有顾虑。他担心归降后,自身及城中将士百姓的安危和前途。”庞统说道。
刘备说道:“吾等当再加把劲。吾相信,只要吾等诚意足够,张鲁定会明白吾等的用心。”
于是,刘备再次加强了军事包围,城中守军压力倍增。
“太守,如今形势危急,再不投降,恐城破人亡啊。”一名将领焦急地劝道,他的脸上满是忧虑。
张鲁面色凝重,在堂前来回踱步:“吾亦知局势艰难,只是……吾怎能轻易相信刘备的承诺?”
此时,又有谋士说道:“太守,刘备素有仁德之名,且其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想必不会出尔反尔。若能保城中百姓平安,归降也未尝不可。况且,继续抵抗下去,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张鲁长叹一声,停下脚步,目光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罢了,吾愿与刘备一谈。但吾要亲自听听他的承诺。”
刘备得知张鲁愿谈,亲自来到城下。他望着城楼上的张鲁,高声说道:“张太守,吾之诚意,天地可鉴。吾承诺,只要您归降,城中百姓定能安居乐业,您和将士们也将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吾以仁义为本,绝不食言。”
张鲁说道:“刘备,吾若归降,你当真能兑现承诺?吾要你当着众人之面,立誓为证。”
刘备毫不犹豫,举起右手,郑重说道:“吾刘备在此立誓,若违背对张太守之承诺,天打雷劈,不得善终。”
张鲁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说道:“吾愿归降,望主公善待城中百姓。”
刘备大喜:“张太守深明大义,吾定不负所望。”
汉中城,城门大开,刘备大军顺利入城。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眼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和平的期待。
刘备进入城中,第一时间安抚百姓:“乡亲们,莫要惊慌。吾等前来,只为带来和平与安宁。从今往后,汉中将迎来新的开始。”
张鲁看着刘备的举动,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渐渐消散。
在郡守府中,刘备设宴款待张鲁及城中将领。
“张太守,过往之事,皆已过去。从今往后,吾等当携手共建汉中,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刘备举起酒杯,说道。
张鲁也举起酒杯:“愿随主公共创辉煌。”
众人一饮而尽,笑声在府中回荡。汉中的未来,仿佛在这一刻,充满了希望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