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志同道合的人太少了。
以廖镛的家世、才学,不应该埋没在县吏中。
可他心中有执念,久久没有散去。
他之所以来到句容,是因为此地距离京师很近,能够随时获得恩师的消息。
倘若去往了宁波府,廖镛心中有愧。
“志恒。”
“我不如你。”
廖镛自肺腑地感慨。
人世间,能够像王守敬一样豁达的人很少。
不是庸庸碌碌,就是陷入名利的陷阱。
王守敬做事,讲究随心所欲,还能将事情做好。
没有偏颇,也没有受委屈。
朱棣入京,为难一员县令。
结果王守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甚至多捐赠了百万两银子。
无论是收钱的,还是出钱的,都很满意。
这就是能力。
王守敬能够升迁,廖镛一点也不意外。
他整个人,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旁人。
清官,以为王守敬是清官。
贪官,也认为王守敬是同道中人。
富可敌国,却从不贪图享受。
如果当时句容豪绅没有配合,捐赠足够的银两,王守敬甚至想过自己掏钱。
他有足够的实力,以及魄力。
最令人惊奇的是,王守敬不怕皇帝知道他有钱。
他没有家室作为皇帝拿捏的把柄。
王守敬直接给皇帝送了新的把柄。
什么样的官吏,对皇帝最忠诚?
不是清官。
他们敢怼皇帝。
恰恰一些有能力的贪官,不敢对皇帝有丝毫的忤逆。
巧妙的是。
王守敬“贪”与“不贪”,全看皇帝怎么认为。
他两袖清风,没有压榨民脂民膏,甚至反哺百姓。
就算朱元璋在世,恐怕都要研究好一阵子,才能决断。
“广钟,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走出来。”
“我在宁波府等你。”
王守敬没有强迫,给了廖镛最大的尊重。
“好。”
廖镛激动不已,他整理了一些着作,托付给了王守敬。
“这些都是恩师所着,朝廷已经禁止收藏……还有一些我对恩师言行的记录。”
“麻烦志恒交给广志,他会妥善处理的。”
王守敬点头答应了下来。
廖镛离开后,王守敬简单地翻阅了一遍,偶然间看到了“正学先生”四字。
他神情一肃,似乎被什么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