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皇城的李清河又获知了许多消息,鱼龙帮,燕子坊,洪雷,李淳风,还有幕后隐藏着的可能的黑手。
徐汉已生起火堆,虽然刚入秋的季节,天气算不得潮湿,但在这幽深树林里,一点火光总是让人感到心安。
李清河从怀中摸出家传书录,说是书录,由于祖代不断编辑,加录,比之一般的书籍都要厚实许多。
从至圣先师所传经典,到亚圣所著学说,再到前秦朝百家争鸣,李家祖辈研读诗书,所感所获都一一在册。
要知道,后秦朝那三年实行的灭礼法焚文书一举,几乎让整个中原的文脉断绝。直到五国并起,才有幸存的文学巨擘组织起来,凭记忆搜集整理,这才传下如今供石汉国学子们学习的书文体系。
而李家书录,却记载着许多对已经失传典籍的注释,以及典籍原文的摘录,只因李家先祖因厌倦世间政治倾轧,要求后辈耕读修身,极少出仕,因此不为外人所知。
李清河还记得幼时学文,发觉先生所教尚不及家传所学,于是发出过“李家学大,天下学浅。”的狂语,还引起过一阵风潮。有不少人前来讨教后惊异于李清河年纪轻轻却对各家学说都十分了解,许多言论甚至让人匪夷所思却又句句在理。
李宗岳教导李清河对外界有关家学由来地问题一律不予回应,并解释道这不是敝帚自珍,只是家传书录中诸多典籍已然失传
,有些学说也许并不适合新学的发展,对李家而言,世代家学未断,并无大碍,但对于天下学说而言,与其处处事古,倒不如废而后立。
李清河深以为然,因此,日后再有人向李清河讨教学问由来,李清河也只是一句“天下学说,只要在理即可,不必追究是何人口中所出。”便带过。
此时再想起,父亲似乎一直对家传书录一事遮遮掩掩,在其他事上并无私心的父亲每每在对自家书录的问题上便表现出一些不自然的紧张。
联想到之前父亲的信中强调书录可护兄弟二人周全,徐汉也说其余幕后主使似乎是要得到自己身上的什么东西,在李清河眼中,这本家传书录显得愈发神秘。
秘密一定就藏在这里!
李清河终于将书录翻开。
四周一片寂静,徐汉也将目光投往李清河。
良久,
没有任何反应。
徐汉感觉自己是在浪费表情,没好气地说:“李清河,你到底在干嘛?突然这么认真读书?我们在逃命好不好?”
“不对啊,不应该啊,这本书录一定是有什么秘密。”李清河也有些尴尬,这本家传书录自己从小翻了没有五百也有三百遍,没有反应才是正常的。
“真能有什么秘密?能让你一夜变绝世高手不成?那说不定是你天赋不够,不行给我看看。”徐汉说着,一把从李清河手中拿过书录。
李清河正准备从徐汉手中抢回来,只见徐汉开口
:“乖乖,你这家传书录怎么把《易经》放在第一篇,你家祖上到底是书香世家还是开卦算命的啊,这还有模有样地画着天象图,诶,不对,这好像和我原来看的《易经》不一样。”
“那自然,外界传下来的易经只是《周易》,《连山》、《归藏》两经早在后秦之前就已经失传,只有我家家传书录中还有部分记载,这是我李家第一篇书录,也是记录的最早的书经。”李清河话语中有些掩不住的得意。
徐汉翻了几翻,这书录虽是古朴,但除此之外也确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徐汉仔细观摩无果,便随手把书录还给李清河,说:“你还是早点休息吧,别成天异想天开了。”
说完,徐汉便走向一边,倚靠在树旁,准备守夜。
李清河躺下歇息,心中依然放心不下,这时徐汉刚刚的谈话在他耳边回响,《易经》,天象图,异想天开。
如果说易经三经本就是夜观天象所造,那么。。。。。。
李清河抬头望着夜幕,夜空并不规整,月光惨白,以至于每到晚上,整片天空似是被月亮吸入。
李清河翻开书录首页,这最古旧的一页书页经历几百载风霜,已是十分轻薄,在夜空下都能被月光轻易穿过。
李清河将书录上手绘而成的天象图缓缓对照夜空,正当他移动书录,缓缓将天象图上的月亮与夜空中的月亮重合的一瞬间,异变突起!
月光瞬间变得
异常闪耀,一道白光直透过书页,李清河因双手拿着书录,根本来不及躲闪,直直被白光击中。
————
大内钦天监,一个宽厚身影站在观星台旁,望着忽然闪过一道亮光的诡异明月怔怔出神。
皇子寝宫中,正在与刘琦谈论民心养望的国师司马达忽然脸色一变,放下手下书卷,正襟危坐,从怀中拿出一枚古朴龟壳开始占卜。
石汉国西南部某处深谷,一位枯坐老人忽然睁开双眼,本应古井不波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异样。
离李清河所在树林百里外,怀抱李显涛的白衣男子饶有兴趣地望着李清河所在方位,目光似乎能穿透百里的距离。
而此时的李清河只感觉天旋地转,待自己能看清事物,已是置身不知何处天地。
李清河环顾四周,空无一物,只是一片雪白。
倏忽间,一股股文字形成的洪流席卷天地,填充进了这一片白茫茫天地。李清河辨识出这些文字正是出自家传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