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继续撞击就是了。
临近星系之中,无数座工厂日夜轰鸣。大型运输船和巨型空天母舰不断穿梭,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将探测器运过来。
在撞击计划进行到第66年,人类总计已经撞击了高达125亿颗探测器之后,持续对这些数据分析了几十年时间的某个科学家团队发布了一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的消息。
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暗力辐射存在的证据!
这个研究团队发现,在某次撞击试验之中,探测器所捕捉到的中子星辐射之中的伽马射线能量存在偏离正常值约5%的异常。
这个异常是偶然才出现的,目前仅仅发现一例,并没有在其余探测器的探测数据之中发现。但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和计算,这个研究团队认为,这是因为这颗探测器的探测窗口,恰好赶上了中子星内部某些对流运动的缘故。
经过详细分析之后,大量的科学家认同了这一观点。于是后续的撞击计划立刻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监视中子星内部对流模型,专门等到发生这种对流的时候再去撞击!
按照理论预测,做出这种专门的调整之后,未来的撞击试验之中,捕捉到这种异常的概率将会提升到约一百万分之一的程度。
也即,平均100万颗探测器之中就会有一颗捕捉到这种异常。
后续人们又进行了高达千万次的探测器撞击试验。其所生成的数据再度被科学家们拿去检测分析。
最终,多个科学研究团队同时宣布,在这一次的样本之中,他们检测到了总计9例异常事件!基本与理论预测相符!
这一下,整个人类科学界沸腾了。
与理论预测相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甚至在此刻就能认定我们有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是正确的!
如果理论不正确,怎么可能会这么巧?怎么预测会如此精准?
整个文明都因为此事而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无数名科研学者再度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了后续研究之中。
是的,确认暗力子确实存在,确确实实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被称之为里程碑式的收获。
但事情还不算完。后续需要进行的研究仍旧有太多太多。
();() 只不过,有了此次这个收获,后续,人们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一次发展现有理论,所进行的实验也将更有针对性。
撞击试验仍旧在继续进行着,只不过频率已经降低到了每小时约600颗的地步,且撞击方式也不再是之前那般固定,而是多种多样,撞击区域、角度各不相同。
科学家们在通过这种方式,研究暗力子的类型,以及性质。
除了撞击试验之外,更多种全新的研究暗力子的方法,在现有理论基础之上被科学家们提了出来。于是这颗中子星周边,大规模的建设再一次开启。
人类有关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时间过去。在这段时间之中,在韩阳,以及整个人类科学界的全力以赴之下,覆盖在暗力子之上的神秘面纱被一层一层的揭开,最终展露出了最为真实的面目。
一种质量不为零,却永远以超光速运行于宇宙之中,传递距离越远,速度便越快的神奇粒子。它们所遵循的规则,与宇宙之中任何人们能直接看到的物质都不相同。
在这个时候,人们还面临着最后一道关卡。
目前已经基本上确认了暗力子的存在形式,且专门用于描述暗力子运行规律的理论也已经提出,并经受住了试验和观测的考验。
那么,描述暗力子的理论,如何和现有的,描述显物质的理论统一起来?
毕竟宇宙是统一的,所遵循的底层物理规则也应该是一致的。不可能同一个宇宙,却需要两套理论去解释。
人们十分清楚的知道,这,便是决定一个文明能否晋升为五级的根本性理论,暗力理论。
在对于暗力子的认识飞速发展的此刻,科学家们很快便提出来了众多猜想。并且,人们略有些惊讶的发现,相比起当初统一强相互作用力、统一引力之时的艰难,统一暗力似乎并没有那么难。
将暗力这一基本力统一到目前的理论体系之中的最大难点,似乎是在最初的,确认暗力子存在,并研究不同暗力子的性质,构建描述它们的理论之上。
完成了这些前期工作,后续就变得简单。
这似乎与强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正好相反。
这两种基本作用力,人们是早就确认了它们的存在,早就发展出了描述它们的理论,但后续统一起来极为艰难。
此刻却是发现与研究十分艰难,统一起来简单。
不过简单与否,也是相对来说的。对于一整个发展蓬勃,科研基础雄厚,且有韩阳存在的人类文明来说简单,对于其余文明来说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在韩阳的率领之下,人类科学界很快便融合了多个对于暗力理论的猜想,不断迭代,不断完善,最终整合出了一个在数学上完备、逻辑上自洽,且能与其余物理理论契合的统一理论。
对于这一套理论,众多著名科学家俱都十分乐观。
“它这么优美,这么完善,怎么可能是错的?”
不仅科学家们,就连韩阳也有这样的感觉。
不过感觉终归是做不得数的,一切,还是要用试验数据来说话。
要验证这一理论也并不困难,至少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并不困难。只需要建造一台足够巨大,能级足够高,能制造出质能在一克以上的黑洞的粒子对撞机即可。
此刻,人类主力舰队已经再次停泊在了一个星系边缘,在这里进行为期100年左右的补给,为下一次远航积累物资。
正好,趁着这个物资充沛的时间段,将这台前所未有巨大的粒子对撞机造出来。
最终,在上百万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参与设计和制造,且由韩阳专门抽调出1。5%的算力投入进去的情况之下,耗时26年,人们终于将这一台符合要求的超巨型粒子对撞机造了出来。
实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