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决心处死野利旺荣。派人召来张元,将野利旺荣投降宋朝的前前后后讲诉一遍。
张元听后大惊,立即站起身,对李元昊道:“陛下,你中计了。”
“朕中计了?”李元昊听张元说自己中计了,不相信地看着张元:“何以知朕中计了?”
张元道:“据臣所知,野利家族是最早跟随先王创业的,对陛下家族忠心耿耿,其侄女又是陛下的皇后。野利旺荣位高权重,族兄野利仁荣身居谟宁令,其弟野利遇乞掌右厢军司。野利家族掌管的权力在众臣之上,野利旺荣岂能背主投敌?家族人都身居高位,得陛下宠信,岂能因一人而害全族遭杀戮?陛下,野利旺荣乃我大夏国栋梁之才,手握重兵,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多立战功。宋朝恨之入骨,死而后快。为何不选别人,多次对他施离间计?就是要借陛下之手将其除掉,以断陛下一臂!”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李元昊点点头,但心中并未完全消除疑虑。
张元趁热打铁地再奏:“臣请陛下,厚赏野利旺荣,好言安抚,以收其心,遣回治所。”
李元昊见国相如此建议,只得道:“好,就依国相之言。”
于是,李元昊厚赏野利旺荣,命回夏州。
西羌风俗虽与汉族不同,耕种庄稼之事与中原大体相同。受气候影响,物产种类较少,产量不高。又因李元昊频繁点兵征战,种植不应时,往往歉收。
这一年,西夏又遇大旱。秋天来临,庄稼地里到处是黄鼠。无数的黄鼠在田地里上蹿下跳,将庄稼啃食殆尽。西夏国中大饥。
就在西夏军民忍受饥饿之时,更大的灾难降临——谟宁令野利仁荣卒。
野利仁荣,野利皇后族叔,学识渊博,谙熟典故。西夏建国之初,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李元昊如有疑问,经常向其请教,征询建议。
野利仁荣常论兴、灵立国大势:“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有人上议言‘化民成俗,道在用夏变夷’,此议非也。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百姓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言义可敌哉?”
野利仁荣的这些主张,成为李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对西夏国及其文化的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元昊任命其为谟宁令,是重要的谋士。特别是野利仁荣主管西夏文字的创立,仿照汉字的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西夏文。
野利仁荣特别重视本民族人才的培养,在西夏国建立蕃学院,亲自讲授蕃学。使学成后,根据其才能授予官职。并将、、等汉
学典
籍译为西夏语,以西夏文书写,教授蕃、汉官僚子弟。有力促进了西夏文化的展和社会的进步。野利仁荣被西夏军民尊为“圣贤师”。
李元昊得知野利仁荣离世,非常悲痛,三临灵堂吊唁,大哭着道:“长生天,何夺我股肱之也!”
命厚葬野利仁荣,赠富平侯。
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公元1o42年)八月,李元昊在天都山避暑。
天都之地属古兰州地界。李元昊每次举兵征战,必先召诸将及各大酋长到此
集会,商议出兵意向和布兵方略。而且天都山之地与宋朝的泾原路连接,山川平易,劲骑疾驰渭州,清晨出,傍晚可至。
李元昊极其喜爱天都山,在其地修建宫室和庙宇,开凿石窟。派大将野利遇乞领兵驻守。
一日,李元昊见到大臣没移皆山,随口问:“令爱芳龄几何?”
原来没移皆山的女儿是李元昊给宁令哥选定的妻子,等长大后成婚。
没移皆山施礼回禀:“小女容花已一十六岁,现在跟随微臣在此地。臣本欲奏请陛下,请陛下选定吉日,与太子成婚。”
李元昊十分欢喜:“令爱即在此,让朕看看。”
“是,陛下。”没移皆山答应一声,连忙将女儿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