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真的加钱也做不了,比如进度,始终是钱不能快速解决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米国人从2004年就开始喊着要重回月球,并制定了大概的阶段,最迟到2020年就得再送人上去,可为何都2025年之后了还是这个进度?
缺钱呗,米国的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被其他崛起的势力慢慢侵蚀,统治力远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再加上这个项目实在没有市场,不可盈利,也就慢慢搁置了。
突然再次重启,约等于从头再来,还得几个月就搞定,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项目负责人跟米国高层开了会,挨了骂,回来就给手下开会,他倒是没骂人,好歹是有科学知识的,只不过满脸愁容,头发都快掉光了。
“目前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就是货仓的载重量严重不足,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绕月卫星把把关,哪怕有一台中继一下都能降低不少难度。”
米国一股脑的要干那么多的事情,火箭除了载人还得载货,根本就挤不下。那些必须的设备已经无法再缩小。
比如种植的土壤,压缩的空气,灭火的设备,还有探测的,通信的,光照系统,这么多的东西堆在一起,零零散散都有两三吨了!
上月球的设备哪有不重的?为了性能谁都不敢缩减构造,甚至还要多弄几个备用的手段,这个不行那个得行,不然就只能等死了。
这都还没完,回程的燃料也总得留一下吧?燃料带不够,怎么摆脱月球引力到达预定轨道被地球引力捕捉?
这么一来,自重根本降不下去。
两三吨听起来不多?其实已经相当夸张了。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满打满算就得三吨重,毛熊研发中的新型货仓只有700公斤的载重,米国一弄就是两吨多的东西,根本带不上去。
另一个问题也很棘手,那就是绕月中继卫星。米国不是没有绕月卫星,但那些卫星早就超出了使用年限,有的时灵时不灵,有的根本就不是通信用的,有的干脆直接报废了。这么一算下来,对于登月计划的帮助几乎等于零。
麻烦的还不只是如此,即便绕月卫星还能用,已经严重超龄,对外还在运转,其实内部的功能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要求。
“不要如此乐观,其实那些绕月卫星都玩完了,时不时公布出来的照片都是提前储存好的……”角落里面有个人闷闷的开口了,这一击将所有人都打蒙了。
“什么?这样的事情你们都敢造假?什么时候的事情!”
“你们其实心里应该也知道才对,月球没有稳定的大气压,轨道自然也就不会很固定,这些卫星的寿命都是相当短暂的,运行个一年半载就算完成任务了。可是这么些年过去了,照片还时不时的发回来,你们就不觉得奇怪?”
大家再次沉默,很多人早就想过这个可能性,但被证实的这一刻还是非常难受的。
载人载货的载具不够给力,地月间又没了卫星中继,这件事怎么玩?过去米国人凭啥能登陆成功?那时候天上卫星比较少,选择大呗。现在再发射,得一边计算地月间的引力问题,还得避开漫天的卫星。这种位置早就送了很多颗卫星了,方便观察嘛。要想登陆就得拿到人家的轨道数据,巧妙的避开,这件事说来话长了,真是要好好琢磨一番,要不然上了太空撞卫星,还登陆个毛线。
到了这里,最严重的问题已经列出来,接下来就是想着该如何解决了。
“单个货仓装不下,那么就一次性搞两个载具,同时发射两颗火箭,一前一后落地,你们说怎么样?”
“不怎么样!GPS给地球定位都有一两米的误差,上了月球鬼知道定位准不准确。地球有磁场,会影响探测的结果,你不会不知道吧?最严重的就是宇航员上了月球得跑小半个月球才找到另一个货仓!”
这个可能性还真不小,没有大气层摩擦阻挡,货仓调整位置都挺困难的,定位不准确的话跑哪里都有可能。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找夏国借用中继卫星,以前不是没找过……”
这个提议立马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夏国的绕月卫星的最新上去的,运转肯定正常,以前米国确实找过夏国帮忙,可是现在是死活不能行的,要脸啊。
可是不找夏国还能找谁?
全世界都不玩这个项目了,东洋当初野心勃勃,搞了十来年,也停了,距今也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不玩了,东西早就丢了。
欧洲那头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整个欧洲绑起来搞这么个项目本身就不靠谱,出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哭穷。
夫妻俩同床异梦就够难受了,欧洲这踏马是一堆夫妻,能睡到一张床上?这个项目也就实质上的凉了。
想了一圈,谁都用不上,那就自己再提前丢一颗上去吧,好在这种事情也不算特别难,手头就有星链,改造改造应该也能短时间有点用,但是想彻底取代中继卫星的作用是不可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看看夏国在月球背面的绕月卫星,羡慕的泪水流进了嘴巴,那个地方不被地球磁场影响,通讯相当稳健,更别提夏国搞的还是量子通信,哪个点都没事,不是非得找什么那五个拉格朗日点。
提前发射中继卫星就这样决定下来了,没有这个作为前提,登月的几率很小。然后还得再决定一件事,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搞两个火箭,一个送人一个送物上去。
直接点的做法就是增加推力,加大火箭有限空间,大力飞砖,直接解决。这个挺难,产线是固定好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个上限,想再加大就得搞更大的模型,更大的炉子,还要做风洞的实验,不是简单加粗一点,然后装个点侧翼,绑上燃料就行的。
所以搞新的火箭被否决了,那就只能尽量减少东西,别带那么多的玩意,科研什么的就别带这么多设备了,想研究拿回来再说。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上去建造基地并生活一段时间。基于这个理念,重量又减轻了不少,距离核定载重越来越接近了。
可是科研人员却不断地摇头,这踏马的是本末倒置啊,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送人上去搭个窝棚?没有现场研究设备,真的很不方便。
然而谁都不敢说这句话,因为提前发射中继卫星的提案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才通过,现在谁还敢说同时发射两枚火箭的事情,那个明显要准备更多东西好吧。
“口粮是一个月,种子两个月就能长出可食用的作物。这靠谱吗?这点泥土,这点营养液?还有这点制氧设备和绿色植物?”三个倒霉的宇航员看着自己的物资清单都麻了。一台火箭光是搭载自己吃的东西都够呛了,还要带建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