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元势力灭亡后,作为元朝残余势力一部分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成为了新的强大游牧民族势力,也是当时蒙古高原上相互争雄的两大部落集团。
不过他们之间虽然相互争夺蒙古高原的统治权,但面对明朝又会视为共同的敌人。
公元14o9年,鞑靼人南下犯边打草谷,还杀死了明朝使者郭骥。
同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北征鞑靼。
可或许是因为明朝对外历次北伐的顺利,让丘福轻敌冒进孤军深入,中了鞑靼军的埋伏,导致几乎全军覆灭,连主将丘福也战死了。
此战预示着北方草原上再不是骄奢淫逸贪生怕死的北元了,曾经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再次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
此战导致明朝大量中低层武将战死,精锐丧失,朱棣大怒不已,没有念及丘福战死沙场,还是将丘福全家流放去了海南。
次年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
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大败鞑靼军,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走。
此次战役鞑靼一方有多少人马并不知晓,不过能打到他们几乎全军覆灭,连可汗都落荒而逃,应当是让鞑靼遭受了沉重打击。
这是朱棣登基后对草原的第一次北伐。
与此同时瓦剌部也趁机崛起了。
公元1414年,瓦剌与明朝交恶,朱棣再次亲征,在忽兰忽失温与瓦剌军队交战,大败瓦剌三大领之一的马哈木,但自身伤亡也不小。
此战朱棣甚至亲自冲锋在前,说勇猛是勇猛,但又有些不顾自身安危和大局了,将来的大明战神或许就是捡了他的样。
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
数年后北京城和宫殿修建完成,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平,设立两京制,南京、北京分管南北同时作为国家都城。
因为北方直面着游牧民族随时可能的入侵,迁都北京可以极大节省远程运兵运粮的庞大消耗。
另一个,南京的位置太靠南了,距离北方太远,所谓山高皇帝远,地方官没有节制还能当土皇帝呢。
迁都北京可以在北方拥有一个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影响力可以辐射北方大片疆域,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更有利于全国的稳定。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平曾经正好是朱棣的封地,在北平经营多年的朱棣对这里掌控最深。
同时北京南面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向北有太行山脉天险,虽然经济差了点,但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都条件已经足够优越。
正因为朱棣迁都的决定,还有明朝一贯对外强硬的态度,以及后来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祯帝朱由检宁死不降、自缢煤山的悲壮之举,使得明朝获得了后世对其的一段赞誉总括:
不和亲,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是一点不弱于汉朝的‘明犯强悍者,虽远必诛。’
也比先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的更实在些。
只是我大明的皇帝最后被逼到自杀,虽说壮烈,可也……唉~”
……
朱棣注意力放到了大明战神上,捋着胡须笑道:
“哟~我大明后世还有如朕一般甚至堪称战神的人物?我大明武德不薄,人杰辈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