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处于上升期的楚国上下,到处都充满了商机。
很快这些佃农就被一些商贾招入麾下,利用他们丰富的农作经验,成立了耕田队。
他们以雇佣的模式专门帮那些无法打理农田的农户处理田里的活,而且收成保证比自己耕种的产量要高两成。
在耕田队成立后不久,什么打井队,运输队,水车队,甚至旱涝保收队等一支支专业处理农事的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在楚国南北两地崛起。
他们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朝廷治安负担同时,也让大楚的农事这块减少了颇多压力。
正因为如此,周氏才会放心让自家男人外出务工赚取更多的钱,也不用担心农事被耽误。
毕竟,人在吃饱穿暖后,会逐渐向往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本性。
“那我走了,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李二牛紧了紧身上的活计,戴上棉手套,向着村口方向走去。
等他赶到时,现驴车上已经有七八个跟自己一样去金陵修浮屠塔的男人早已等候多时。
等李二牛上车,随着车夫一甩皮鞭,马车开始缓缓向村外驶去……
类似李家村的一幕,在江南各地上演,甚至蜀地的工匠得知这个消息,也千里迢迢向金陵赶来。
与以往不同,今年朝廷的项目,是得到了大楚各地平民的支持。
因为,这个工程不是白干,付出就有回报。
所谓的大型土木劳民伤财,本质就是权贵对底层的压榨剥削导致。
无止境的徭役始终都是压在小农经济社会百姓心头一块巨石。
如果是以雇佣关系存在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场景。
……
金陵北门外五里地,施工现场,沈浪面无表情坐在高台上。
底下,是七千名参与地基工作的囚犯。
当工部李有才宣布他们每日的劳作时长,以及给予的待遇后,人群顿时沸腾了。
“一天劳作最少六个时辰,还要完成定量指标?你这和杀了我们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会上当的,你这就是变着法要把我们累死!”
“我特码就是不干,你们能把我怎么样?老子烂命一条,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哼哼。”
看着躁动的人群,李有才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四周看守的军队,立马举起枪瞄准他们,远处的三挺马克沁已经上膛,防止生囚徒暴动的事件。
“不干!”
伴随人群中郑泌生的儿子郑孝儒振臂高呼,七千囚徒的口号开始逐渐一致起来。
此时郑孝儒已经从二百八十斤的胖子变成体重不足一百三的正常人,不仔细看还真不好分辨。
这充分证明劳改的必要性。
“我们打死也不干!朝廷这是要变着法子杀我们,大家千万不要被他们给骗了。”
“不干!”
“不干~~”
听着囚徒不约而同的呐喊声,李有才紧张地看向沈浪。
沈浪沉着脸,重重放下茶盏,然后走到高台前,望着眼前一片汪洋起伏的身影,嘴里却是出一声不屑冷笑。
“闹够了没有?”
随着扩音石里出沈浪的声音,喧闹的声浪逐渐平息下来。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沈浪身上,想听听他要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