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藏库案件涉及到的人员,除了已死的王鉷、边令诚和崔光远等大鱼,和已经被抓的郑因之等小鱼小虾,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盗卖库存,这得是多么庞大的网络,多么严密的组织?
边令诚所在的内侍监是一环,王鉷所在的户部是一环,崔光远所在的京兆府也是一环,谭武金和郑因之所在的左藏库又是一环,但这四个环节并不能闭合,还缺少一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商队。
规模如此庞大的盗卖案件,绝非寻常小商队所能办到,必有财力雄厚、人脉广泛且胆大妄为的大型商队参与其中。
有了大型商队的参与,就可以将从左藏库窃取的物资转运出去,并进行销赃。
如此,各个环节相互勾结,就形成了一条完整而隐秘的利益链,在这看似繁荣的开元盛世之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大唐的根基。
左藏库的亏空,也许只是一个缩影罢了,更大的贪腐问题,在大唐这栋看似辉煌的大殿之中,还不知道潜藏了多少!
李亨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与愤怒,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帮贪官污吏连根拔起,否则对不起大唐的锦绣江山和拳拳子民!
“裴总宪,由你牵头,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堂会审,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给朝廷一个交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李亨愤愤地说道。
“老臣领命。”裴冕恭敬地说道。
裴冕和刘晏离开后,李俶单独留了下来。
“父王……”李俶欲言又止。
“大郎,你有什么想说的?”李亨有些诧异,问道。
“父王,郑因之背后的保护伞竟然全都死了,这难道是巧合吗?”李俶不解地问道。
“你的意思是?”李亨问道。
“父王,儿臣觉得,这背后一定还有比崔光远更大的大鱼。”李俶说道,“比如……”
“你是说陈希烈?”李亨又问。
李俶点了点头:“难道没可能吗?”
他心中也在想这个问题。根据账册的记录,汪孟赟上任一年之后,所有的盗卖活动就停下来了。
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上来看,是新任太府寺少卿刘晏上任。刘晏这个人精通财务,没那么好蒙混,这倒是一个原因。
但是,以边令诚和崔光远的影响力,难道就不能将刘晏拖下水吗?刘晏洁身自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按照刘晏的说法,那本账册出自于邹登高之手,而邹登高是崔光远的仆人。按理说,邹登高不会反水,因为他自己就是局中之人,性命攸关。
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只更大的手在背后操控,崔光远、王鉷、边令诚、刘晏、郑因之等人都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
这背后之人为了自保,就将郑因之等小鱼小虾抛出来顶包?将刘晏以下小人物全部抛弃,从而达到断臂求生的目的?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有!陈希烈就做得到。
为什么邹登高被陈希烈的管家带走?名义上是保护,实际呢?有没有威胁?有没有蛊惑?谁知道呢?
眼下一切都是猜测,毫无依据。
也许不是陈希烈,而是另有他人。
也许,刘晏所说都是事实,是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