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是大出意料之外,老元帅采用旧有的攻击方式,盲目地动正面攻击;
两天的战斗后,双方各自损失5百人,还让丹麦军队安然北撤,逃脱普奥联军的夹击。
“不,战争不能这么打!”
那位给老元帅多次提出建议的将领,见到这样的结果,很不认可。
普鲁士军队的表现,还不如奥地利军队,打得十分吃力。
连连失利之后,俾斯麦和普鲁士国王威廉,迫切需要一场大胜向国内交代,因此俾斯麦下令,动对丹麦要塞的总攻。
此时;
那个提出意见的将领,终于坐不住了:“必须向国王去信!”
他向国王毛遂自荐,亲自指挥杜普尔要塞攻坚战。
他的战略核心,就是以火力代替人力。
这也是他这一两年,研究东华国战法的时候,总结出来的经验。
东华国打仗,都是火力覆盖,奢侈的打法。
他命令从各军之中,调运攻城重炮,平均每一米半就有一门大炮;
普军集中炮火猛轰一个月,丹麦的守军从没有见过这么猛烈、这么持续的火力;
不但伤亡惨重,而且士气很快崩溃,随后普军动冲锋,2o分钟之内就拿下要塞。
此战,这位将领的军事能力获得国王信任,还获准出席御前战争会议,进入核心决策圈。
他就是,普鲁士的“持剑者”——毛奇;
后续;
在毛奇的指挥下,普奥联军接连奇袭丹麦要塞。
最终以丹麦惨败收场,战争结束,这都是后话。
也许就该普鲁士能够统一德意志地区,在这大争之世,其国内出现俾斯麦这样的宰相;
也出现毛奇这样的帅才,在以后的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将一相,默契配合,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像战国时候的赵国。
……
欧洲除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对丹麦宣战,还有意大利在统一战争的末期。
俄罗斯也在蠢蠢欲动,去年在远东的失败,沙皇很不甘心。
这次他心更野了,不止想要远东,还想要中亚地区;
甚至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似乎全世界,除了非洲,各大州都在生战争,没有一片和平之地。
当各处的消息,传回到冯瑞科面前的时候,他叹息一声:
“天下,终于是乱起来了。”
“值此关键时刻,才正是汉人攻城略地的时候,若再过几十年,土地都已定型,将再无开拓的可能!”
他紧握拳头,即使战争会牺牲很多人,他也在所不惜。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面对英国,若是事不可为,坦克可以开始出来了。”
他很想种蘑菇,飞船智能系统已经能提供资料,奈何东华国无法建造。
主要缺乏研究人才。
若是在伦敦种一颗蘑菇,英国人将直接停摆!!
冯瑞科恨恨的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