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大明1805 > 第五七三章 行政区和爵位体系调整方案(第3页)

第五七三章 行政区和爵位体系调整方案(第3页)

大明的“县”目前也有三种主要类型。

先是最常见的“郊县”,也就是府下社的郊区的县,它们有自己独立的县城,管辖自己县城和郊区的百姓。

然后是“附郭县”,府城、省城、京师等更高级衙门所在城市内部的县,类似于朱靖垣前世的“区”。

在工业时代之前,大明本土只有最大的那些城市,还有一到两个附郭县。

就连南北两京都只有两个附郭县。

作为天下第一府的苏州,是大明最先拥有第三个附郭县的城市。

而在最近的几十年,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加,各大城市人口迅膨胀,附郭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郊县和附郭县,现在都是最典型的县城,第三种县是比较特殊的“荒县”。

是指面积巨大但是人口稀少的县。

朱靖垣在过去的十年里面,一直在推动内6地区的人口集中和大城市建设。

对于处在偏远内6地区,交通不便同时也没有什么资源,没有投资开和建设价值的地方,无论是州县还是府。

都主动引导将当地居民集中到一起,或者迁徙到更适合居住的远方,比如说面积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现在的大明总体上是“人少地多”的,关键是人口还分布的特别不均匀。

海外有海量的优质土地需要人手去开。

无论是对普通大明人而言,还是对大明朝廷而言,花大成本到山疙瘩里面刨食,远不如到海外沃土去开荒。

所以大明朝廷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治理方法就是向外移民。

最典型的代表区域就是雪域高原,当地衙门已经把高原上原有的人口基本搬空了。

现在基本只剩下带着勘探、考察、探险目的人才会临时到高原上去。

对于这样产生的大面积空旷地区,朱靖垣的策略是将没有人的府州县撤销合并,只留下少数几个“荒县”。

让这些荒县直接管理下属大量的空旷地区。

荒县本身根据周围的情况,归属于附近的府管辖,或者是由上级的省份管辖。

西域地区和蒙古高原上,是有零星的集中建设的大城市的,这些地方的荒县大部分隶属于府。

雪域高原上已经没有大城市了,所以这里的荒县直接隶属于雪域省份。

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就只剩下省和县两个行政级别了。

对于海外的殖民地中的相对空旷地区,大明也同样也采用了类似的管理模式。

例如整个天南大6、北殷洲的大平原、南殷洲的热带丛林、墨洲内6的大草原等等。

都是大域下设几个省,省的面积本身就异常巨大,可能会有上百万平方公里。

如果这些省份之中,有较大规模的移民城市,通常会设立少数几个府,甚至是只有一两个府。

剩下的绝大部分地区,都直接设置成满级巨大的荒县,直接管理极少量移民和土着。

以及大量的荒地、荒山、沙漠、丛林……

县以下的坊、市、厂、镇、乡是大明的的第五级行政区。

这四种行政区的衙门是真正的基层管理机构,是大明朝廷能够直接掌控的最低级行政机构。

乡、镇是县城之外的小型居民点,与朱靖垣前世的乡和镇并没有什么区别。

乡是管辖几个到几十个村子的常规基层机构,镇通常是拥有相对较大规模中心建成区的乡。

坊、市、厂都是城市中的基层行政区,类似于朱靖垣前世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

“坊”通常是住宅区,“市”通常是商业区,“厂”通常是工业区。

但这种区分并不绝对,不是说住宅区就不能开店铺,商业区里面也有公寓和酒店,工业区里面也有宿舍和店铺。

不过在区划上是有目的性的,商业办公楼通常都在商业区,不会有人到城中心买地建化肥厂。

坊、市、厂、镇、乡同级,本土的主官都是正八品,海外的主官都是从八品。

爵位等级与藩国等级对应,同时全部与行政区话级别对应。

同时,明朝初期开始,宗室爵位与外姓正式分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