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各个藩属国的直属卫队和锦衣卫以及基层官员。
这样总计五百万士兵和地方武装人员,再加上跟随他们移民泰西的家人,是大明控制泰西大6的基础力量。
在泰西落户的大明军人,大部分都会在分到土地财富之后,直接召唤家乡的家庭成员一起过去。
最基层的普通退役军人,如果家里没有什么别的产业,可能一家人都会跟着移民。
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会去,有的还会带着姻亲家庭过去。
因为他们在大明其他地方如果只是普通工人的话,到了泰西的封地至少是个有两百亩土地的小农场主了。
还有几十个潜在的可供他们役使的泰西下层人……
原本大明的普通工人家庭,生活上其实也不算差,但是从大明到了泰西,那直接就变成统治阶层了。
是绝对的“人上人”。
这种社会层面的身份地位转变的吸引力是很强的。
按照泰西、鲜卑、罗马三个域的管理机构的统计和估算,平均一个退役落户的士兵能够带过去十个以上的移民。
如果是乡绅、乡士,他们作为最低级的实际的封建领主,更是可能会带几十上百个人过去。
到了吴雄鹰这种男爵,如果原有的家族不够大,可能会留下几个人管理原有的产业,整个家族都迁徙过去。
如果原籍的产业规模比较大的,也会直接安排一大批家族成员过去,在泰西的封地另开一个家族分支。
所以,安置在泰西的五百万名士兵,最终带到泰西大6的大明移民规模,可能会达到五千万以上。
他们在泰西大6上都算是统治阶层,都掌控着足够宽裕的社会财富,本身也都没有竞争压力和太大的生活压力。
这些大明的移民家庭自己当然会正常的继续生儿育女。
保守估计,按照每个大明女性只生育五个孩子计算,二十年后泰西大6上的大明人数量就有机会增加到一亿。
再加上自行移民过去的大明商人和官员的话,那数量是肯定会过一亿的。
这些大明移民家庭作为当地的绝对统治阶层,还会理所当然的接受大量的泰西女性的加入。
然后他们还会繁衍出数量同样有可能过一亿的混血后裔。
泰西人本来就在持续往墨洲迁徙,大量的泰西妇女又加入了大明家庭,当地的泰西人数量会持续降低。
二十年后,整个泰西大6的泰西人数量,应该会降低到三亿以内。
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核算人口,囊括了大量泰西女性的大明家庭总人口,可能就会过土着泰西家庭了。
这样的趋势再保持一代人的时间,纯血泰西人就可能会变成变成少数族群了。
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明主力军,还是藩国武装力量,都会随着局势区域稳定,而逐步缩减规模。
最终降低到一百万主力军,一百万藩国武装力量的级别。
因为这里的外族数量不会迅消失,始终要保持足够规模的军事力量,作为社会稳定的最终保障。
除了泰西大6之外,情况最为复杂的地方是西墨洲。
泰西大6的绝大部分的旧贵族和官员,以及大量的年轻的军官和士兵,都被6续集中到了这块土地上。
这块土地的总面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这里生活着至少一亿五千万以上的墨人,包括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土着,以及去过殷洲又被送回来的同族。
还有英国从天竺迁徙而来的天竺人,以及他们在英国殖民地繁衍的后代。
总数量可能也已经过五千万了。
英国最开始向天竺贩卖奴隶的时候,基本上只贩卖青壮年男性。
但是随着贩奴时间延长,奴犯的运力宽松之后,就开始有人贩卖天竺青年女性了。
这不只是为了让天竺人能够继续繁衍更多的人口,也可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统治者们提供娱乐工具。
然后殷洲来的泰西人移民。
二十年前的世界大战结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在殷洲的殖民地,大面积的割让给了大明。
战后大量的殷洲葡萄牙人,部分殷洲西班牙人,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朝廷的引导下,从殷洲直接来到了墨洲。
再然后是泰西大6本土来的新移民。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新的泰西大战开始之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泰西诸国都在大力开墨洲殖民地。
各国朝廷和民间6续向殷洲迁徙了大量移民。
最后是大战之后的新移民。
西班牙和法国与大明交换殖民地之后,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区的移民,会被6续送往墨洲。
朱靖垣与夏洛特谈妥之后,英国的美利坚地区的泰西人,也会6续送往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