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泰西大6落入大明手中。
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产。
对于当时的大明而言,也是能稍微吃的有点饱的级别了。
就算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在这件事情上沾光,能够相对轻松获得更多的财富。
普通人这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为家族抢占更多资源的心态。
这再次提振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
所有其他族群都开始控制人口了,未来大明人的比例会继续放大。
朱靖垣看到世界人口状况,就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
朱靖垣曾经想过,自己有机会去学古代的某些牛人,生下一百多个儿子。
但是朱靖垣并没有那么去做。
古代男性只要生理功能正常,拥有足够多的妻妾和社会资源,子女数量根本就不成问题。
如果专门为了子嗣而努力,专门算好妻妾们的生育期,造出一百个儿子并非难事。
只是绝大部分有权有势的男人,并不会纯粹的为了子嗣而去努力耕耘。
古典时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生理功能正常的男主人,结婚之后很快就能生出孩子来。
次子、三子、四子这种排前列的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继承人备份的作用。
后面的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通常男主人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就不会在意一共具体会有多少个孩子了。
他们后续找女人就基本都是兴之所至了。
反而是身体很可能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为生出继承人而奋斗半辈子,但往往也不会多少孩子。
在这样的逻辑下,古代只有需求特别旺盛的男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子嗣。
但是到了朱靖垣这里就不同了,要从多个孩子之中筛选合心意的来继位。
那就要尽可能的多生育,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
所以大明现在的皇帝需要为了更多子嗣奋斗。
大明皇帝通常在三十岁左右继位,六十岁的时候退休。
继位前后那几年生育的儿子,正好有机会在父亲退休的时候继位。
明显没有机会继位的皇子,生育观念就跟普通贵族差不多。
但是皇子知道自己有机会竞争皇位的话,在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就要开始努力耕耘了。
所以继位前后那几年就是大明皇帝的生育高峰。
朱靖垣登基之前,每两年纳两个亲王妾,一直持续到登基那一年。
而且除了最早的几个,后面都是算好了年龄,在自己登基前后几年正好满二十岁。
登基之后两年内又一口气纳了八个妃嫔。
朱靖垣真的是非常的努力,因为自己真的有皇位需要孩子继承。
朱靖垣从十六岁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四十二个孩子,八十一个男孩,六十二个女孩。
其中登基前后的八年间,总共生了六十四个孩子,三十六个男孩,二十八个女孩。
七分之三都是那八年生育的。
过了那几年,特别是泰西战争之后,朱靖垣就懈怠了。
对于朱靖垣而言那真的是工作。
白天忙活晚上也要忙活,还得按照普通算好的后妃生育期,根本没有多少自由度。
时间长了肯定会厌倦的。
同时也是因为到了大公六年之后,再生育的孩子很可能都没有机会竞争皇位了。
自己六十岁的时候,他们都不到二十五岁。
就算是十五岁完成储位教育,后续的施政实训也至少要十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也已经不需要再努力了。
自己最终的继承人,基本就是在登基前后的八年的孩子里面选。
那三十六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是菲雅等外族的侍妾生的,是没有机会参与储位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