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凉城中最热闹的去处,满是勾栏、酒肆、戏院和饭庄的花门楼长街,必定榜上有名。
而如今,在花门楼长街的尽头,有一片原本用来作为官仓的土地,被清理了出来。
数百名工匠和役夫,在那片工地上忙碌不停,正在建设着一处新的官所。
有人去问,给过来的答复,便是那里之后,会建成凉城的第一座钱行。
这一日,国市司的陆恩生,正在花门楼钱行的工地上,与工部的官员,仔细对照着工程进度。
忙碌到一半时,突然听见长街的另一边,传来敲锣打鼓的戏乐声。
陆恩生停下手中的工作,朝声音的方向看去。
只见上百名穿着纱裙的貌美胡姬,伴随着悠扬婉转的乐曲,在街上跳着胡旋舞;数十辆点缀着金银玉石的大车,从道中缓缓而过;车上还有不少人,向街道两旁的百姓,挥洒着一把又一把的铜钱。
陆恩生身旁的工部官员,开口问道:“你可知道他们是谁?”
陆恩生:“他们是谁?”
工部官员:“那些都是安西来的商户,如今把买卖已经开到了凉城。算起来,这是这个月入驻的第六家了。”
陆恩生定睛看去,那大车上的旗帜上,赫然写着『何家商行』四个大字。
那工部官员又说道:“凉城商家聘请人工,月俸大约在五百钱,有些大匠或是管事,月俸能拿到两贯。但安西来的商行,刚一进城,就把月俸开到了三贯,而且这还是聘请小工的价钱,你说说,本地商家哪里竞争的过。”
陆恩生:“商家和雇工之间,不是有契书吗?”
工部官员:“朝廷早就发了令,废除了奴籍,又中止了死契。如今,雇佣工人大多都是活契,即便契书中规定了违约金,安西商行财大气粗,抢人的同时,全都爽快的垫付了。”
陆恩生一听,微微点头,这的确很像安西商户的做派。
那工部官员依旧说个不停:“单说花门楼这条街吧,街上店铺两百三十三家,今年八月中勾,户部统计下来,光是安西人司掌的,就占了八十一家。而且看这架势,到了年底,这数字还要向上翻一番。”
();() 陆恩生有些无奈,他早些年在安西经商时,恰逢河北兵乱,安西成了瓷器、丝绸、宝石、金银等等贵重品的交易中心。
再加上那时的安西都护府,出台了一系列偏向商人的政策,例如废除奴籍、抬高工商类地位、允许民间进入官营等等。
所以,在安西四镇,但凡是有些经商头脑的,闭着眼出门都能赚到钱。
安西人爱好经商的习惯,也从那时,慢慢开始养成。
正想着的时候,那安西来的何家商行,将数十辆大车上的铜钱全部撒完,还不消停,居然当街玩起了『关扑买卖』。
大车上跳下了一位身穿绸罗的商人,命令手下们抬出一面高约六尺的木制转盘。
在那转盘之上,又分成近百个分格,每个分格阔如手掌,画着各式各样的禽鱼器物,代表不同的奖品。
参加者拿起一枚飞镖,站在七步开外,投向转盘,投中了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
看见此情景,原本来工地上忙碌的匠作和役夫们,顿时来了兴致,在得到上官的同意之后,暂时歇息,纷纷聚拢了过去。
陆恩生见暂时无事,索性也跟了过去。
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得奖者欢天喜地,陆恩生将注意力逐渐放在了那何姓的商人之上。
看着那人,陆恩生越看越是熟悉,最后突然想了起来,此人不就是康可璟手下那个名为何覃崇的门客吗?
何覃崇明显也认出了陆恩生,寻了个由头,让其他管事替了自己,又走出人群。
来到一处僻静地,何覃崇先是向陆恩生行了一礼,口中接着说道:“覃崇见过陆主事。年前承了您的恩,一直想要来报答,今日终于得见。倘若有暇,今晚就由某来做东,如何?”
陆恩生疑惑问道:“先不急着说吃酒的事,我问你,你不是在安西帮助康家打理分行吗?怎么来了凉城?”
何覃崇:“康家允许门客自立商行,还提供了低息的贷金,当然也有条件,就是康家必须在新商行中成为东佃。”
();() 陆恩生:“康家商行已经在安西数一数二,为何又要允许门客自立门户?”
何覃崇笑着说道:“您有所不知,康家虽然在安西的商行之中,已经做到了数一数二的位置。但是,安西地广人稀,再想做大下去,就很难了,如果想要发展,势必要向中原迁移。而朝廷虽然允许工商杂类参加科举,但也有明令,一旦商家子弟做官,那么为了防止贪腐,就不可以再继续经商。”
陆恩生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如此,康家少主如今在国市司中主事,康家为了他的前程,所以行事谨慎,这才没有以康家商行的名义,入驻中原的商圈。”
何覃崇点头道:“不仅如此,为了我家少主,还有康家未来的生意,就连老主家,也以年老体衰为由,辞了石城镇守使一职。”
听到这里,陆恩生不禁有些吃惊,康家这是为了康可璟的仕途,以及康家未来在中原的生意,放弃了石城镇守使的权力。
陆恩生不禁问道:“石城镇不由康家管辖,那么如今是由谁在管理?”
何覃崇:“焉耆议会接管了石城镇。镇中的日常事务,石城镇会派出代表,定期赶往焉耆,汇报表决过后,再行决定。”
陆恩生轻轻点头,又看向何覃崇:“康家这次入了多少家商行的东佃?”
何覃崇:“大约一百多家吧,其中有粮食、矿石、纺织、造船、冶炼、金器、娱情等等,五花八门,基本什么都有。”
陆恩生听到这里,叹了一声:“康家真是大手笔,康家家主也真是有魄力。”
何覃崇:“谁说不是呢?这些方略,其实早在数年前,康少主还没有来凉城做官前,康家父子二人,就已经定下了。他们说,安西虽然富庶,但发展必然有限,这大唐的前景,未来还是落在东边。康家与其守着石城镇的一亩三分地,不如跟着朝廷,放手一搏,在中原挣下一份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