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弘历进宫给余莺儿请安。
两人相对坐下后,弘历才道:“齐妃给母妃下毒的事儿,儿臣已经知道。
依儿臣所见,母妃不应该留齐妃一命。”
余莺儿摇头:“到底是三阿哥的母妃,如今三阿哥放弃皇位,就不用赶尽杀绝了。
有弘时帮你,弘历,你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了。”
弘历心想,他不需要弘时帮忙,也能够得到一切。
可想到这是余莺儿对他的关心,他心里暖暖的,也不继续这个话题。
“儿臣最近学了一种按摩手法,对身体很好。”
弘历跪在余莺儿脚边,抬起头,眼巴巴看着她,“儿臣伺候母妃。”
余莺儿嗯了声,倒也没有辜负弘历一片“孝心”
。
和余莺儿料想的不错。
雍正六年,在弘历研究出牛痘接种之法,便被玄凌下旨,封为了太子。
而身为太子的母妃,余莺儿也顺理成章成了皇后。
而原本的皇后“宜修”
,则自请降位成了娴贵妃。
“宜修”
自己都没意见,前朝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而在雍正七年,余莺儿找到了红薯、土豆这两种高产农作物后,前朝百姓也都开始歌颂皇后仁德。
不少百姓还在家中建造了余莺儿的长生牌位。
余莺儿即使没有生育,可这个皇后之位,坐得可比宜修稳太多。
永寿宫。
“母妃~”
已经七岁的温宜走进殿内,给余莺儿请安。
随即看着余莺儿的眼神,充满了孺慕之情。
温宜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余莺儿,甚至知道生母是怎么死的。
可她一点也不在意。
在温宜心中,将她养大的是余莺儿。
她的母妃,只有余莺儿一人。
余莺儿头也没抬,问道:“听先生说,你准格尔语言和蒙语都学得不错。”
温宜点头,蹲在余莺儿身边,将脸搁在她腿上。
“是的母妃,先生教导的知识,女儿都学会了。”
余莺儿低头看向温宜,满意地点头:“那你准备一下,过半月就去准格尔吧。”
温宜眼中有不舍,可最终却只是乖巧地点头。
对此,余莺儿很满意。
从收养温宜开始,余莺儿就打着让她和亲的打算。
这是余莺儿的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