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示意鲁肃继续说下去,其他人自然也都洗耳恭听。
“上策,攻取淮水以南,淮南、广陵二郡,再屯大军于淮北,威逼曹操,令其上奏朝廷,为主公加官晋爵!
中策,乃是攻取淮南后,进取徐州,再击败曹操援军,并徐扬二州以图日后与曹操分庭抗礼!
下策,乃是攻取淮南后,继续进攻中原腹地,并直捣许昌,迫使曹操主力回援,再寻机与其决战!”
我假作沉吟,然后看了看众人。
武将们自然是看好下策,因为仗打得越多,获得的军功也越多嘛。
而一帮文官则是默不作声,就静静地看着我该如何抉择。
“子敬以为哪一策最好?”我问道。
“肃以为上策最佳,中策次之,至于下策主公可以不予理会。”鲁肃回答道。
“为何下策可以不予理会?”我有些不解。
“此策乃是要深入敌境,孤军奋战,此乃兵家大忌。倘若这时候咱们与曹操决战,肃以为我军并没有胜算!”鲁肃拱手说道。
武将们顿时鸦雀无声了。
“确实如此,那你觉得上策和中策我又会用哪一策呢?”我想了想,然后又接着问道。
“上策!肃猜想主公根本没有想过要全取徐州,甚至广陵一郡,主公也未必在意!”鲁肃自信地回答。
“哦?那你觉得我在意什么?”
“此战主公所图者,乃是为了扬名立万,向天下人证明主公不惧曹操,并证明曹军并非不可战胜,以此号召天下诸侯共同抗曹!如此一来,主公便可在取得淮南之后,得到一些不可预料的收获,并且获得喘息的时机。然后吞交州、灭荆州,再进取益州,一统南方!”鲁肃说道。
“说实话,子敬,我没你想得这么远!哈哈,不过你说得不错!诸位,你们又觉得如何?”我笑着说道。
“此真乃上上之策,军师高明!主公英明!”众人纷纷表示了对鲁肃这位军师在谋略上的肯定。
一切安排妥当后,我便宣布朝会结束,并遣散了众人。
文官们各自回去准备渡船和筹措粮草等事宜;武将们则纷纷返回大营,开始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至于鲁肃、周瑜则被我单独留了下来,继续讨论———到了淮南之后该如何进兵的一系列问题。
“淮南之地水网纵横,有一座巢湖连接着长江。而从长江进入巢湖,必先经过濡须口,在此地曹操并没有派兵驻守,伯符你可率兵在此登6!”周瑜指着淮南的地图说道。
“为何要在此地登6,合淝在靠近巢湖的另一端,也有着一座逍遥津渡口,在此登6岂不是可以直接进攻合淝?”我疑惑地问道。
“倘若在逍遥津登6,城内的李典趁机偷袭的话,前军势必会损失惨重,再等到驻守寿春的夏侯惇率军来援,到时候就会有两万敌军。伯符,你就带着五万人去,怕是轻易攻不下来啊!”周瑜解释道。
“濡须对曹操来说不重要,但对我军来说却是至关重要。主公,咱们若在此地登6,再从6地进攻合淝,不仅可以出其不意,还能派兵直接从后方切段合淝与寿春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攻打合淝就能简单许多!”鲁肃也补充道。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既然你俩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选择在濡须登6吧!”我最终拍板道。
注: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周瑜好友,孙策占据江东后的谋主,孙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