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都放完了,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进屋吃饺子。
时不时的,就听见孩子们喊,他吃到钱了,他吃到枣了,大人们都满脸笑容的送上祝福话语,希望孩子们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刚吃完饺子,十二点的钟声就响起来了。
盛希平带头,给盛连成夫妻拜年,“爸、妈,过年好。爷爷、奶奶,过年好。”
儿孙满堂、阖家欢乐,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让盛连成夫妻高兴了。
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深了许多,“好,好,都好,过年好。”
拜年,拿红包,不光孩子们有红包,作为新媳妇的林湘雪,也得到了一个大红包。
林湘雪刚开始不收,后来一听说是盛家的规矩,新媳妇、新姑爷第一年都有红包拿,她这才收下。
热热闹闹的团圆年,很快就过去,又到了要分开的时候。
年前因为盛希泰要结婚,盛希安他们都请了挺长时间假期,年后不能耽误,都要早早回去。
所以大年初二,各家领着孩子,辞别了父母兄嫂,踏上归程。
孩子们都没玩够,哭唧赖歪的不想走,尤其是吴鹏、吴皓两个,直接放赖,把盛云菲给气的不行。
这要是往常年,他们年后回来的,晚走几天倒也不要紧,毕竟公司是自家的,随便。
可今年这是在娘家过的年,不管咋地也得早点儿回都,陪一陪公婆,不能让婆家人挑理啊。
于是,盛云菲跟吴毓丞俩,一人拖着一个,愣是把孩子拖走了。
盛连成夫妻俩站在大门口,看着孩子们各自上车离开,这心里就跟刀割的一样难受。
张淑珍没忍住落下泪来,“唉,你都说儿女出息了有本事,可一个个都留不到身边来,有什么用?
就热闹了这么几天,这都走了。”
上了岁数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儿女能在跟前儿,可孩子们都有各自的前程,总不能为了爹妈,工作都不要了吧?
“你看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孩子们能回来过年,热闹这么多天,已经很好了。”
盛连成心里也难受,却还是打起精神来,安慰妻子。
“爷爷奶奶,要不然你俩别回林场了,就住松江河呗,有我们陪着,你俩也不孤单。”
盛欣玥盛欣琪两个一左一右的扶着爷爷奶奶往院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
“再过几年,我大哥二哥都该考学出去了,爷爷奶奶到时候不想他们么?”
盛连成夫妻对视了一眼,不由得有些动摇。
是啊,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了,在他们身边还能呆几年啊?
现在不陪着,等以后孩子们考学出去,一年就只能见几回面了。
正月初三,盛希平夫妻领着孩子们回周家,又在周家热闹了一天。
之后,陈维国等人也从林场回来了,大家伙儿凑一起吃了顿饭,好一番热闹。
正月初七,高中开学,周青岚和盛新华回学校。
盛连成和张淑珍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先在松江河住着,等五月了天气暖和,他们再回林场。
转眼间出了正月,小学和初中也快要开学了。
这个时候,盛希平接到了都打过来的电话,陈秘书在电话里告诉盛希平,让他去都上学。
盛希平要在那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封闭式培训学习。
家里人得知消息后,都挺惊讶,不明白上级领导为什么要让盛希平去那学习。
毕竟盛希平不是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人,他就是个私营厂子的老板,按理来说没那个资格。
不过,能去那里进修,绝对是非常光荣的事,很多机关干部级别不够,想去都没机会去。
“希平啊,到那儿可千万好好学习,别给咱老盛家丢人。
家里你放心,我和你妈都商议妥当了,我们夏天也不回林场,那点儿地谁爱种就种吧。
我们留下来,帮你照看着孩子们。”临行之前,盛连成殷殷叮嘱道。
就这样,盛希平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踏上了都学习之旅。
九月份,盛希平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接着又被安排到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学习两年。
之前的学习,盛希平结识了许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