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 > 第七十一章 朕要压袁绍12(第1页)

第七十一章 朕要压袁绍12(第1页)

刘协望着杨彪道:“杨氏三世三公,太尉震畏四知,太尉秉三不惑,太尉赐议论切直,皆汉之纯臣。今时局动荡,四方不靖,仁人当怀匡济天下之心,志士当存安靖四方之志。太尉举荐太中大夫杨彪领豫州刺史,朕心甚慰。”

董卓脸皮子抖了抖,他觉得,这个孙女婿太能装了!明明是这孙子的想法,非要说是我的举荐。哼!

转念一想,杨氏三世三公,杨彪亦为士林名望。皇帝将举荐之功让给他,不正好为他博取声望么?

嗯,这孙女婿,能处!想到得意处,他脸上露出笑容。

其他身处其后的大臣看不到这一幕,可貌似不参与的袁隗,却一直关注着董卓的一举一动,看到董卓欢笑的样子,他直觉认为,皇上所言,杨彪乃董卓举荐,大概率是真的。

想到董卓身为袁家门人。却吃里扒外,捧杨氏的臭脚,真是令他不耻。

然他亦无可奈何,只得在心中暗道:竖子,今日且让你得意忘形,他日定叫你身首异处。

听闻刘协历数杨氏三公的得意之处,杨彪心中甚是熨帖。

他杨氏三世三公,乃名望之家。皇上幼年尚能知晓,可见祖上人望之深。

尤其是刘协激励之言,让他感同身受,冥冥间,他感觉,那应运而生的仁人志士就是他杨彪。

因此他躬身叩谢道:“臣豫州刺史杨彪,愿为王前驱,纵九死而不悔!”

这豫州刺史,他杨彪干了。就为皇帝知人善任,洞察人心。至于董卓的举荐之恩,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值当没有这回事。

刘协颔首道:“卿意,朕已知之。政宜简而不宜繁,官宜俭而不宜奢;望君薄赋税以活万民,轻徭役以养民力。如此,上下一心,方能共克时艰!”

刘协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愕然。由于珠帘的遮掩,他们看不到刘协的真容,但他们却能从刘协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真心爱民的心思。因此,许多臣子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

();()  这百多年来,外戚、宦官轮流折腾,把大汉祸害的千疮百孔。若非贤臣良将层出不穷,稳住了大汉的朝堂,恐怕这大汉早就亡了。

诸大臣渴望明君久矣,然屡遭挫折。今日骤闻小皇帝此番言语,他们中的很多人心动了,觉得这届皇帝不错!

袁隗亦也不例外。他低着头,面容肃然,双拳在长袖中紧握,心中暗道:这个小皇帝,不可留也!

董卓虽然骄横,但亦知皇帝这番话说出来,必能得良臣之心,散贤名于世。

这是他选的皇帝,有这样的见识,对他而言,也不知道,究竟是好是坏?

杨彪再次躬身叩拜道:“陛下圣明,臣定不负圣望。”

尚书周毖唱名后道:“长沙太守孙坚,剿匪得力,骤然调离,恐匪患复炽。臣以为前司隶校尉袁绍,四世三公之后,深孚众望,宜领兖州刺史。”

董卓老神在在地坐在那里,对于孙坚,他实在是无感。若非刘协提及,他恐已将孙坚忘却。

至于袁绍之害,他并没有放在眼中。何况他是袁氏门生,若是三袁皆不得入仕,他董卓忘恩负义的名声恐怕就臭名昭著了。因此,他在答应刘协之后,又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他想来,即便袁绍据一州之地,也不可能翻得了天。

周毖举荐袁绍领兖州刺史,实乃袁隗授意。他不可能坐视袁家在此次举荐中失利,尤其是在杨彪出任豫州刺史之后。

这会显得他汝南袁氏不如弘农杨氏,会令手下追随的人动摇。

因此,袁隗偷偷观察着董卓的表情,看到他神情放松的模样,袁隗有点不懂了。

孙坚与董卓有仇,他亦知之。今次董卓能举荐孙坚领兖州刺史,他怀疑孙坚是暗中走了董卓的路子,投靠了董卓,方才得以重用。

但观董卓之表情,有人质疑而不恼,令他有些捉摸不透董卓的真实想法了。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倍感难受。

李儒深知,刘协心忧袁氏暗藏不轨,欲行打压之举,自然不能让袁绍窃据兖州刺史之职。

();()  因此他唱名后驳斥道:“长沙太守孙坚,勇毅果敢,治军甚严,剿匪有力,深得民望。北方黄巾匪患危害严重,民不聊生,若能得骁勇虎将平叛逆,收民心,自是国之幸事。前司隶校尉袁绍,贵为四世三公之后,国需其效力而远遁,足见其心中无君无民,恐难领兖州刺史也!”

袁隗甚爱袁绍,听闻李儒冠之以无君无民之悖名,心中甚是恼怒。

他原觉董卓难以捉摸,却不料麾下李儒跳将出来,诋毁袁绍清名,几欲断之官途。

这时他才意识到:董卓高坐钓鱼台,却以李儒为矛,直接往自己心眼里扎,倒真是好算计。

他却丝毫不觉得,自己和董卓又有何异!

周毖闻言,顿时语塞。袁绍弃官而逃,表明自己不与乱臣贼子同朝为官的高尚品德,可谓是深得士心。

但是,他却不能当着董卓的面说这话。他是为袁绍谋官,而非招祸。

尤其是他们暗中谋划的事情,还需要董卓配合。此时恶了董卓,于事无益。

其他大臣心念袁绍之义,于此时,反而更加同情他了。

袁隗也察觉到朝堂内微妙的变化,一时有些灿然。不过,他是积年老臣,自是不会喜形于色,让董卓抓住把柄。

说实话,他现在也有些怵董卓,心中后悔,将董卓这头猛虎引入京城,以至于他们后续的谋划无法顺利实施。

刘协也意识到,董卓倒行逆施,已经惹得诸朝臣众叛亲离。任何反抗董卓的言行,都会被士人敬仰,至于背后的动机和谋算,却无人深究。

他必须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因此,刘协说道:“袁绍诛宦有功,当赏。但其舍朕而去,令朕痛惜。不若领侍中一职,也可让朕时刻请益,岂不大善。”

官可以当,但想牧守一方,坚决不许。这是刘协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