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人都很忙碌,以前的乞丐都被收拢了起来,好手好脚的要去读书扫盲,然后被分配或自己找个活干。
缺胳膊断腿的,只要能动,也有活给他们干。
于是钱阳县莫名就变得格外干净起来——乞丐不见了,老人们得到了清理大街的工作,年轻人们不是急着上课,就是急着考试,上午忙完了,下午就要去做活。
活多得要命,最累的是修路。
但修路的工资很高!待遇也很好!
不像朝廷,修路都是征丁,除了一碗豆子糊糊外什么都没有,累死了连点补偿都拿不到。
那些没有家小的壮年汉子们很愿意干这个活。
毕竟修路包一日三餐,还有工资拿。
不过他们一旦开始工作,就现修路和他们想的完全不同。
以前修路,不过是把大块的石头搬开,把土夯实了。
但现在修路,夯地只是基础,夯完地要铺设竹筋,两边立上木板,然后浇筑水泥。
有些家里穷的女人也在修路,不过由于力气不大,所以基本都被分配去了调配水泥,学起来也不难,几天就能出师,然后上岗。
原料都是从村子里被运来的,要将生料和熟料搅拌好,才能拿去浇筑。
“这个水泥,成本不低呢!”工头吃饭的时候和工人们说,“幸好咱们自己有铁矿,否则哪里去找生料?怪道阮姐说水泥铺路是亏本买卖。”
铁矿渣可也是能炼铁的,为了铺路,只能将它们打成粉了。
有胆子大的工人问:“既然亏本,怎么还要铺?”
他们修的不止是一条路,而是要将钱阳县和它管辖的村镇连接起来,阮姐原先的村子也要连。
耗时耗力,但工人们看不到什么好处。
并不觉得路通了有什么用。
“你们还没学到这儿来?”工头,“也是,你们毕竟读书晚。”
“反正有句话你们记住,要想富,多种树来多修路!”
“你们想想,县城里的盐卖去村里要涨多少钱?”工头,“涨五文都算好的了,涨十分才是正常,为什么?就因为路难走,路上还要消耗许多。”
“这些人力和消耗的成本,最后都要转嫁到村里人头上。”工头,“从钱阳县到三棒子村,用脚走要走一天一夜,牛车要五个时辰,骑马倒是只用两个时辰,可小商小贩,谁买得起,或者租得起马?”
“这路修成了,村里人来县城做工,进厂就容易得多,卖菜也容易,县城和村里都得方便,这不是好事?”
这么一说,工人们就懂了,哪怕不懂的也知道修路是好事了。
“可村里人来了,那不是要和我们抢活干吗?”年纪轻的男人小声说。
工人笑道:“哈!你们还担心没活干?活只会越来越多,多得干不完!所以阮姐才要叫女人们也出来干活,否则你们吃的喝的穿的,都要像以前一样贵!”
说起女人们,工人们都有些扭捏。
阮姐来了以后,护卫们日日巡逻,女人们也被强行要求去上课,他们才现县城里,竟然有这么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