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某公寓楼发生命案,一名华人女子被谋害,
而发现尸体的正是女子的丈夫。
面对警察的问讯,丈夫轻而易举地便指认出了凶手——
另一个华人男性。
按理说,事件应该能很轻易地解决,只要警察按图索骥地收集证据即可。
但现实远比想象的难缠,
苦主和凶手,竟然分属于唐人街不同的堂会。
……
看到这儿,古德曼变得兴奋了,
“哦豁!”
陆时:“……”
“你干嘛这么兴奋?”
古德曼回答:“我毕竟是律师嘛,也算见多识广。无论是俄裔还是意大利裔的帮派,只要遇到类似的事,最终定然会变得不可收拾,双方大打出手。”
陆时说:“看来,你也是身经百战了。”
古德曼颇有些无奈,
“你知道的,我以前混得并不好,难免在泥地里打滚。”
言外之意,他以前有过混迹帮派的客户。
陆时说:“那正好,你帮我参谋参谋,看看哪里写得与现实有出入。”
古德曼遂继续看向剧本。
剧情比想象复杂,
受害女子年幼时被父亲卖掉,后来辗转离开中国,到了旧金山,跟着凶手生活了几年,但并不是结婚。
结果,正是这种非正式的关系引来了后续变化,
当地一个慈善机构认为,女子是被拐卖的,并设法把她从凶手身边救走。
女子在慈善机构生活了几个月,并且在那里认识了丈夫。
丈夫的堂会在纽约唐人街,遂带着妻子离开。
凶手不可能善罢甘休,从旧金山一路追到了纽约,试图把女子给追回,但是没有成功,
于是,他又向丈夫索要一千美元的赔偿,再次遭拒绝。
……
“啧……”
古德曼看得咋舌,
“刚开始,我还想说慈善机构是多管闲事。结果倒好,这混球直接开始要钱了。还真特么是买卖人口啊。”
说完,他叹了一口气,
“不过,这种事非常多。”
陆时看他一眼,没有搭腔。
实际上,20世纪初对穷苦人还是“好时候”,
到了一战、二战,
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民间的极端贫穷、频繁的战争……
人口贩卖会变得更猖獗。
古德曼继续道:“这种情况,NYPD还管不了。因为《排华法案》,这些华人都是没有身份的,NYPD根本决定不了人的‘归属权’。所以,堂会还是有用的。”
陆时玩味地看他一眼,
“确实,唐人街需要堂会,但也是出于无奈的下策。”
古德曼作为律师,当然明白陆时的意思,点头道:“没有办法的办法嘛~就像你刚才对富兰克林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凑活过日子。”
陆时说:“继续往下看吧。”
古德曼接着看戏剧。
两个男人的争夺最终是上诉到了大佬,请求仲裁。
大佬有预感,风暴将至,
但他还是履行了职责,开堂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