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明周边,你们看看,倭国有吗?高丽有吗?这些地方不都已经有人,且人多的自己的都站不下了。
刚才你们说倭国那边也等着安排百姓过去,是啊,朕把倭国的田产卖了大部分给大明的百姓,以迁移百姓过去,就是因为土地的问题,就是因为大明的人太多了。
可倭国本来就有数千万人,他们自己种田都快吃不饱了,如今朕把他们地主幕府的田都卖了,你们说,那些人的粮食,又该怎么办?”
“额?陛下,您的意思是,迁移倭国人去炎州???
这可使不得啊!小小倭国贼寇,死了便死了,怎能染指大明疆土?还是那么好的田地。”
“诶!刘大人可不要乱说,炎州那么好的田地,又是国师和陛下由新发现的。
迁移倭国人去岂不是可惜了?岂有有番夷陵占便宜的道理,我想陛下的意思肯定是让倭国人去干活。”
“陛下,您不会,认真的吧???”
一群大臣看着崇祯没有反对,顿时又纠结起来了,的确,美洲大平原的土地对于大明人来说,是魅力无限的。
炎州前面报纸得数据搞的太好了,让大明官员就算不屑于过去当值,可同样不愿意送给别人。
这样好的土地,就算是荒废了,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让倭国人拿走,明朝又没有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传统,何况倭国连强大的‘友邦’都算不上。
不过记忆传输的作用逐渐体现,几个老臣刚反驳完后,宋应星,李若涟,王承恩等人的大脑逐渐还是回忆起一些民族大融合的问题来。
“诸位同僚,倭国的土地本就狭窄,如果大明想要插手,迁移百姓过去是必然的。
否则倭国上下对大明没有归属感,对陛下没有敬爱感,没有人教化正确的忠君爱国思想,始终是块飞地,在未来肯定会出问题。
只是如此一来,倭国土地贫瘠,必然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和倭国农户,想要解决,只有让倭国农户变少?
但陛下宅心仁厚,虽然倭国数次想要阴谋分裂大明,可倭国百姓是无辜的,他们的幕府犯的错,让他们承担已经很惨了,陛下又怎么忍心无辜之人丧命?”
“哦!
!老夫明白了,所以,陛下您早在高级战争时,就已经考虑好了倭国人的去处吗?
难怪啊!难怪皇家陆军一到高丽,便对倭国发起灭国之势,甚至不惜以福建往事为由追击到倭国,与万历年间完全不同。”
“嘶!若是如此,老夫倒是明白了,难怪陛下要不停的安排百姓购买倭国的土地,老夫还说倭国人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哪来的地呢。”
“本官培训时,曾听过一句话,至今仍然感觉印象深刻,诸位不妨听听,我想你们会明白为何陛下一直以来的安排。
这句话是这样的,想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
大明想要争夺更多的土地,那么,一个有伪皇存在的,有狼子野心的国家是注定不能存在的!”
李若琏的话一出口,顿时李待问,倪元路等传统文官代表纷纷色变,童孔凝聚的看向李若琏,再看向崇祯。
看着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绸缪覆灭一个国家的言论,对于大明朝这群承平已久的官员们来说,有些过于超纲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范复粹听着李若琏话,面色却很是复杂,因为福建今天来的奏报,很明显,会和炎州,甚至倭国的开发起冲突。
尤其是崇祯打算南巡之际,突然出现这么打脸的奏折,如果被天下所知,而崇祯还不出兵为百姓做主,那这些天报纸开始造势的下西洋活动就会成为笑话。
崇祯的目光看向他,点点头,这事他同样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今天组织众臣齐聚,他的目的就是把这事顺便也放出来。
传统的多线开花,多线对战对一个农业国家就是灭顶之灾,倒不是单纯的军队不够,而是后勤根本不可能支持。
强如元帝国打穿亚欧大陆,也是以战养战,实行三光政策,就地养军,不顾原址军民死活,这种情况无论是元还是后世的倭国都惊人相似,所以他们的占领注定长不了。
而殖民地的类型就不一样了,培养本土势力,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也不是难题,诸国的抵抗能力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差的只是控制基层的官员数量罢了。
就算明朝真的暂时出不了兵,派人去警告他也是能做到的,何况郑家水军还有那么多海盗如今无所事事?
“今天下午,福建巡抚萧奕辅通过卫星电话,给内阁也发送了一份奏报,当时范爱卿正当值。
范爱卿看完后立刻给朕发信,朕当时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觉到了气愤,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群大臣摇摇头,目光不自觉的望向范复粹,好你个老东西,有情报不共享?
“说起这个,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早在五月的时候,朕就已经下令郑将军,封锁大明沿海,不得通商,以备国战。
而在国战结束的时候,朕就已经安排了收复东番之战,由此得知高丽有倭国人进犯,至此,吕宋的佛郎机人和东番倭国的佛郎机人,彻底断了联系。”
崇祯的前情提示让几个新任尚书都开始理清脉络,难怪一直以来皇家陆军的作战那么顺,感情崇祯一直都有准备。
只是,这和生气有什么关系?
喜欢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