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在京官,如果是外地官,要爬到这个位置,得花一辈子吧?
既然已经有了苗头,文官绝不会让陈寒的道路如此平坦。
“陈大人,您是否考虑过,如果商人真的进入朝廷,”
“他们富可敌国,科举时只需贿赂官员,便能让自家孩子一跃成龙。”
“你若提升这些商人的地位,他们将来在政界将更有话语权。”
“他们呼吁提高商人地位,减轻对他们的限制,允许他们四海为家,你如何阻止?”
“你现在高调让商人涉足百姓必需的技术,难道你想让天下人日后都依赖这些商人?”
陈寒朗声笑道:“如果你这样想,我倒有话要说。”
“你们只是想让高官子弟无需任何考核就能平步青云?”
“多少高官子弟纨绔无能,却依然能在官场如鱼得水。”
“这种现象,你可曾正视过?”
官员怒斥:“你这是狡辩!”
陈寒反问:“难道你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陈寒此言一出,不少官员面露愠色。
有官员提出:“自古商人地位卑微,自有其道理。”
官员们显然低估了陈寒在辩论中的表现和智慧。
无论他们说什么,陈寒都能立即反驳,使官员们颜面尽失。
朱元璋目睹陈寒舌战群臣后,颇为满意。
朱元璋这位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就像他推行大明宝钞,为的是战争时能更顺利,不必增加百姓赋税,便大量印刷货币。
他清楚滥货币的弊端。
但为了战争,他选择暂时忽视这些后果。
现在,看到陈寒能以更文明、更合理的方式像印钞一样为他赚钱,朱元璋怎能不动心?
他确实动心,但是否实行还得看文臣武将们是否同意。
如果他们都反对。
而陈寒找不到让他们心服口服的理由。
朱元璋也会选择放弃。
因为他明白,身为皇帝,如果没有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他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而如今,陈寒似乎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寒这个人对规则不感兴趣是出了名的。
他乐意打破这些条条框框。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设定的框架。
于是,朱元璋给了陈寒最后一次机会,让他来说服这些读书人。
“你说这么多好处,对百姓,对商人,都很好。”
“但对于官员,又有何益处?”
陈寒就需要这样一个能配合他演出的角色。
陈寒接着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大明官员的薪水一直很低,以至于大家都感到不满。”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开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普遍困苦,这是不得已的状况。”
“但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陛下和各位官员的励精图治,我们的大明王朝已经繁荣起来。”
“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如果还让官员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繁重的工作,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也会让人觉得大明王朝缺乏人情味。”
“所以我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