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份,论资历,陈若循都极为合适。
“众卿以为如何?”启国皇帝问道。
众人皆表示赞同。
这个问题没有争议,陈若循的身份摆在那里,没有人会反对。
启国皇帝点头,很快命陈若循担任祭祀大儒的圣旨颁下去。
但当天下午,启国皇帝便收到陈若循婉拒的消息。
陈若循称,他近日身子不适,已卧床多日,行走尚且困难,实在难堪大任。
启国皇帝皱眉,文庙祭祀是天大喜事。
事项虽然繁琐,但早朝之时,一切都已安排有序。
没想到现在在最关键的地方,出了差头。
翌日早朝。
此事成为早朝最重要的一项。
祭祀大儒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若天下读书人不认可,这一桩喜事就差了一半。
启国皇帝面带担忧。
“陛下,臣以为,百川书院院长徐绘或可担任祭祀大儒。”一人提议道。
百川书院徐绘在读书人心中也有一定地位,但据陈若循显然差的太远。
大殿中很快有人提出不同声音。
“徐绘怎堪此重任,此次文庙天虹三日,若徐绘充当祭祀大儒,恐惹上天不快。”
“臣也以为徐绘不可。”
“……”
大殿之中一时间反对声四起。
启国皇帝蹙眉沉默。
这时,兵部尚书沈路出列。
“臣以为,礼部尚书杨青易或可担任祭祀大儒。”
沈路话音落下,大殿之中瞬间安静下来。
其实,陈若循婉拒之后,众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杨青易。
杨青易在大启读书人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就算陈若循,也远远比不上。
只不过,启国皇帝近来对杨青易十分冷淡,众人无人敢提。
陈若循虽然不及杨青易,但他是一个挑不出错处的选择。
启国皇帝面露迟疑。
他本不想让杨青易参与进来,可现下已没有其他人可选择。
除了他,启国无人能服众。
有人开了头,大殿之中有了赞同声音。
“臣以为,杨青易十分合适。”
“臣附议。”
“臣附议。”
“……”
太子牙齿磨得咯吱作响。
怎么又让杨青易跳出来了?
他看向启国皇帝,却听启国皇帝道:“命礼部尚书杨青易为祭祀大儒,泔州钦差另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