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
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
于是新莽王朝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出由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用于对赤眉军作战。
而以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部队对付南方的绿林起义军。
严尤和陈茂统率这些军队作战,王莽还不轻易授给他们兵符,每次行军作战必须先行上报,否则就会判以“弄兵“之罪。
当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
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之后,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压力更大,因而决定转移战略重心,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
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
王莽为了编成对汉军作战的强大部队,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
各州郡均自选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42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
这些军队集中后,即开始向颍川开进。
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击。
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
地皇三年一月,绿林起义军歼灭甄阜、梁丘赐军后,接着在南阳城下又打败了新军名将严尤、陈茂。
严尤、陈茂即率军退往颍川。
同年三月,汉将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进击昆阳、定陵、鄢城等地,进展顺利。
王常指挥的部队在汝南等地区的活动也节节胜利。
汉军见新军大队人马向昆阳地区开来,于是王凤与王常率领近万人的部队占据了昆阳城。
这时刘演指挥的大军正在宛城围攻守城之新朝军队,胜负未见分晓,但宛城已是兵少食尽,内无斗志,外无救兵,形势对新军极为不利。
汉军的统帅虽然为王凤,但是以后在昆阳之战中,由于王凤等人面对绝对优势的新莽大军,一度缺乏作战的坚定性,刘秀成了昆阳战役的重要决策人物。
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
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
纳言将军严尤根据以往作战的失利教训,认为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
王邑听不进严尤的建议,傲气十足地说:“我以前围攻翟义时,就因为没有能生俘他而受过指责,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碰到敌人城池,竟绕道而过,不能攻下,这怎么能显示我们的威风!
应当先杀尽这个城中的军民,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岂不是更痛快吗!“
于是王邑仍然坚持以十万大军围攻昆阳。
王凤、王常等见新莽大军逐渐云集昆阳,形势十分严重。
刘秀所率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遇见新军后,也引兵退回昆阳。
加上汉军其他退入昆阳的一些零星部队,昆阳守军共约一万人。
王凤等鉴于双方力量十分悬殊,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惶失措,担心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区。
刘秀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目前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
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势必都不能保全。
况且刘演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无力挽救我们。
昆阳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将被敌各个击破歼灭。
现在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同立功业,反而贪生怕死,能只顾各守自己的妻子财物吗?“
诸将领等听到刘秀这些话,大怒说:“你怎敢教训起我们来!“
刘秀听了便笑着站起来。
恰在这时侦察员回来,报告说:“王寻大军即将到达城北,军队连绵百里,还看不见后卫。“
王凤等向来轻视刘秀,见当前情况急迫,才互相商量决定,请刘秀计划破敌之策。
这时刘秀经过分析情况,便做了决策,以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城,自己当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新军内外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