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 粉饰太平 第6章 鏖战莽军(第6页)

第伍部 粉饰太平 第6章 鏖战莽军(第6页)

所以对王莽来说,昆阳城是全国战略布局的必争之子!

在自然灾害频、朝野动荡的危急关头,仍然要急于在短时间内征集百万大军进攻昆阳!平推宛城南阳!

对于绿林军来讲,昆阳一失,粮草源源不断,敌将势不可挡,新朝大军可以源源不断增兵,向南阳始,再无守御可能!

这充分印证了一个真理:打仗就是打后勤啊!

正因为昆阳是兵家所必争,昆阳之战的胜利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而兵力悬殊之下的胜利,才能更加突出统帅的英明神武!

那么,光武帝刘秀凭什么取得胜利?

史书上对于这场大战的胜利,有一点被诸多史家所载:战斗中“天降陨石”“风雨大作”,帮了刘秀的大忙。

其夜,有流星坠地,新军死伤无数,肝胆俱裂,士气受到严重摧残。

战斗中更是风雨大作、瓦片皆飞!敌溃逃无数。

在叶县多年的考古过程中,倒是挖掘出了以孙家岗遗址为代表的多处贵族墓葬,以战国车马坑为代表的多处具有重大考古意义的遗迹。

也证明了叶县所具有的悠久文化历史。但是陨石,抱歉,并没有挖掘出来!

再进一步假设:没有挖掘到陨石,除了天上没有掉下过之外,有没有可能是被当地人捡得精光?

然而,在历朝历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并没有当地居民拾取到陨石的记载。

一件惊天动地的“天降陨石”异事,居然在事后消失地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物以为实证,不是一件很值得怀疑的事吗?

究竟有没有陨石?

陨石有没有落到莽军营中?落了多少?造成多大的伤亡?

或者,只是莽军内讧、军心不稳“炸营”?

或者,确实有流星掠过夜空,却悄然消失在远方,只是被“有心人”借以附会?

所以,天降流星的说法肯定是说不通的!

至于飞砂走石、风雨大作倒有可能,但是绝非地摊文学所说的那么夸张!

5、6月间,刮点风、打个雷,很正常,但是狂雷暴雨大风,外加河水暴涨,就有点存疑了!

并且这风雨雷还会自主攻击,只乱莽军而不及绿林军!

这些天降异像,在正史也不记其载!仅在民间及野史中留存!什么是野史?就是古代的地摊文学啊!八卦之心,自古不变!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夸张的说法呢?

对于这一点,我更倾向于是新军的王邑和带领溃退的几千士兵回到洛阳之后,为逃避罪责编造出来的!

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不可预测”的天象,并非自身作战不力、能力低下!

以此来推卸自身在兵力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被敌以羸弱之兵击溃的罪责和掩盖自己的无能。

经过口口相传之后,变成了“史实”。

而实际上,昆阳大战三个月之后,王莽就身死人灭!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这事儿了!

昆阳大捷胜利的关键在汉光武帝刘秀,而非天象之助。

昆阳之战,绿林军在极为不利的困局面前,能够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最终取得这场几乎不可能的胜利,光汉武帝刘秀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坚决主战,据城以守!

王莽军以优势兵力猛扑而来,此时,主力部队被刘縯带着,正在攻打宛城。

举昆阳全城兵力不足万人,将领提议弃守昆阳。

刘秀深知昆阳的战略地位——此城一失,必一败涂地,因此力主坚守昆阳,以待援兵!

以身犯险,胆色过人!此时昆阳已成孤城,坚守可暂保无虞,却无法长期固守。

此时刘秀率领十三骑出城救援,杀出重围,向外求救。

不得不说,刘秀的胆色异常出色,寻常人等,只怕早已经投降了。

事实上,刘秀安排留下守城的王凤向王莽军乞降,结果人家不接受!

欲踏平昆阳而后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