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肃然。
刘庄还注意整顿吏治,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
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
永平九年又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严令杜绝权门请托。
他的姊妹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
刘庄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
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
此外,刘庄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
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
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刘庄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时之间,上行下效。
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
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刘庄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建武中元一年,东汉洛阳皇宫,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降临人间。
这个婴儿的名字叫做刘炟。
按照惯例,在介绍一个皇帝时,我通常会先介绍这位皇帝出生。
历来帝王降生,必然天有异象,刮风啊,下雨啊,天上冒红光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至于是不是出生时真有这种异象,我们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但所有在记叙上的不同寻常,都是为了告诉你,这个人,生下来就不一般。
非常遗憾的是,翻遍《后汉书》,关于刘炟同志的出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那刘炟的少年时代呢?
通常来讲,皇帝的少年时代应当也是不同寻常的,要么天资聪颖,要么才智过人,三岁能说话,五岁能吟诗,七岁古诗倒背如流,十二岁七步成诗,堪称当代文豪。
那这种记叙内容能有多少真实性呢?
还是那句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因为皇帝也是人,他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皇帝是人,皇帝不是神。
我们当代不排除有个别帝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优秀的,但皇帝个个是神童,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曾经查看过很多汉代的史学资料,现一个问题:很多人把皇帝神化。
残酷的皇帝、昏庸的皇帝、贤明的皇帝、暴虐的皇帝。
似乎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概括一位帝王,概括一个人漫长的一生。
我认为,这样笼统的分析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打算见微知著的来分析汉章帝刘炟同志。
但当我再次拿起史书翻看,又现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这位皇帝的少年时代也几乎是一片空白。
皇帝小时候儿干过什么,做过什么,是如何被皇帝选中,又是如何加冕成为帝王的,史书统统没有记载。
所以我只能非常遗憾的告诉你,关于刘炟同志的前半生,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永平三年,公元6o年,刘炟五岁,被立为皇太子。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龙驭上宾,大行而去,皇太子刘炟即皇帝位,时年十九岁。
没等来得及享受成为天下至尊的喜悦,刘炟同志很快就碰上了一个大麻烦。
全国大部突然爆了旱灾,其实属兖州、豫州、徐州最为严峻。
兖州在山东济宁,豫州在河南南部,徐州在江苏北部。
这三个地方是东汉的人口大省,饥荒一来,粮食收成锐减,大片田地荒芜,灾民遍地,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没法儿过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皇帝的反应很迅。
啥也别说了,开仓放粮吧!
但光是开仓放粮,似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想要彻底解决饥荒,不仅要先让老百姓吃上饭,把命保住,还要弄明白饥荒的来源是什么?
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分析,生饥荒的诱因多种多样,季节变化,全球气温,甚至生态圈失衡,都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饥荒。
那么古代有科学吗?东汉有科学吗?
当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