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后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
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o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
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延平元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北京密云西南的渔阳郡,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
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
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
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
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
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
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
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
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
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
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巨大的财政开支。
想要了解汉殇帝刘隆,我们必须要先从他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开始说起。
东汉王朝从无到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似乎一直很低。
翻看历史长卷,一提到东汉,基本上都是东汉末年。
实际上,东汉是一个明君辈出的年代。
“位面之子”刘秀力挽狂澜,缔造了光武中兴。
严刑峻法的明帝刘庄,开创了东汉的清明社会。
而接下来的章帝刘炟,更是和父亲刘庄打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东汉皇帝的整体质量,可以说是杠杠的。很快,在一连串明君的努力之下,东汉王朝顺利走向了巅峰。
人们追求巅峰,是因为巅峰总在远方,总是达不到,所以人们要去走进它,征服它。
但一旦踏上巅峰,人们就会意识到一个问题。
巅峰过后,再无巅峰,迎来的往往就是低谷。
章帝驾崩后,十岁继位的汉和帝刘肇前半生被窦太后控制,结结实实的当了将近十年的吉祥物,好不容易摆脱外戚的控制,皇帝又开始宠信宦官。
对皇帝本人来说,他执政的十八年时间里,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
他被人控制,被人利用。相对的,他也控制别人,利用别人。这位皇帝终其一生,都活在政治的阴谋和旋涡中。
以至于皇帝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患上了类似“被迫害妄想”之类的疾病。
皇帝怀疑身边的人,宦官也好,外戚也好,都居心叵测,想要谋害他。
登基就失去了父亲,如果赶上北魏政权那种近乎于血腥的子贵母死制度,搞不好出生之后连母亲也没了。
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在别人眼里是炙热的,充满诱惑力的,但只有真正坐上去的时候,才知道那上边是多么的冰冷。
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走完了他风雨凄苦,疑云密布的一生,龙驭上宾,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