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 帝国飘摇 第4章 刘肇是个好同志(第3页)

第陆部 帝国飘摇 第4章 刘肇是个好同志(第3页)

永元六年,陈宠代郭躬做廷尉。性格仁慈矜特。

后来做了审判官,多次议论疑案,常亲自上奏,每附经典,务从宽恕,皇帝常听从他,救活的犯人很多。

那些深文刻敝的案件,这时才减少许多。

陈宠又清理律令条法,出于《甫刑》的除掉。

来不及施行,碰上诏狱吏与囚犯交往抵罪。

朝廷下诏免刑,拜为尚书。升为大鸿胪。陈宠经历二郡三卿,所在都有事迹被称于当时。

十六年,代徐防作司空。陈宠虽专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

在位三年,死去。以太常南阳尹勤代为司空。

刘肇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

永元九年,窦太后死,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

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

这时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奏:“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刘肇却念及窦太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有所降黜,于是不降尊号,谥为章德皇后,而对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

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

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在刘肇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功。

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

“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

这是皇后近侍官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刘肇的赞赏。

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但刘肇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6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永元四年冬,溇中、澧中蛮潭戎等造反,燔烧邮亭,杀略吏民,郡兵击破降之。

永元五年,匈奴单于於除鞬叛乱,刘肇派遣遣中郎将任尚平定於除鞬。

同年,武陵郡兵大破武陵蛮,护羌校尉贯友讨伐烧当羌使其遁逃,南单于安国叛乱为骨都侯喜斩杀。

永元六年七月,西域都护班大破焉耆、尉犁,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

同年,南匈奴逢侯单于率胡兵出塞叛乱,九月,刘肇以光禄勋邓鸿为主将,统帅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征讨匈奴叛军,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候单于,冯柱遣兵追击复破之。

汉和帝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元兴元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刘肇亲政期间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oo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在太后邓绥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1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虚寿仅二岁,实际上未满周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

死后,他被葬于父皇长眠的康陵,在地下陪伴他的父皇。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