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论语》。
当时的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
荀爽於是益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命。
汉桓帝延熹九年,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授任郎中。
他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奏章送上后,荀爽就弃官而走。
后更遇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便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
汉灵帝光和七年,因黄巾起义爆,汉灵帝刘宏被迫解除党禁。
党禁解除之后,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征召荀爽,司空袁逢察举他为有道,荀爽都未应命。
后来,朝廷派公车征召荀爽担任大将军何进的从事中郎。
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他为侍中,但因为何进于光熹元年为宦官所杀,朝廷诏命便中断。
光熹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为帝。
他又征召荀爽为官,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只得受任平原国相。
前行至安徽宣城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
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升任司空。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
初平元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他大会公卿商议此事。
当时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据理力争,反对迁都。
荀爽看到董卓气盛,怕他一怒之下杀害二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
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
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
董卓怒气才稍平息。同年二月,荀爽随献帝迁都长安。
荀爽见董卓十分残暴,一定要倾覆国家,他所推举都是一些有智谋的人才,准备与他们一起图谋大事。
他也与司徒王允及董卓的长史何颙等为内谋,因病不幸于同年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荀爽之侄荀彧任尚书令后,派人迎回荀爽的棺椁,将他重新安葬。
据《集圣贤群辅录》记载,魏文帝曹丕还是丞相、魏王时,将荀爽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
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郡,汉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于是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
最初,羌人掳掠到疏勒、龟兹二国,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残害。
自从李膺到达边境,羌人听到消息都感到畏惧屈服。
将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
从此以后,李膺声威远播。
延熹二年,李膺被征召为河南尹。
当时宛陵郡的豪强羊元群从北海郡被罢官回来,贪污罪行严重,四处搜刮珍宝,连郡舍厕所中的奇巧之物,也用车子拉了回家。
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导致李膺被判为诬告,反而被配到左校服役。
之前,李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佑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刘佑这时也遭诬陷被配到左校劳作。
司隶校尉应奉向桓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才使他们得到赦免。
冯绲,四川渠县人。幽州刺史冯焕之子,东汉时期名将。
冯绲早年因帮助父亲洗罪而闻名,历任郎中、郡诸曹史、广汉属国都尉、御史中丞等职。
建康元年,以御史中丞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与滕抚共同击破扬州盗贼。
后调任陇西太守、辽东太守,在辽东时招纳鲜卑。
又入朝拜为京兆尹,转任司隶校尉,迁任廷尉、太常。
延熹五年,拜车骑将军,率军大破武陵蛮夷,纳降十余万人,平定荆州,不久受宦官诬陷而被罢免。
历官将作大匠、河南尹、廷尉、屯骑校尉等职,多次受宦官诬陷,最终逊位归家。
在宋朝时屡次被加封,至宋孝宗乾道八年时为惠应昭泽王。
冯绲年少时研习《公羊春秋》、《司马兵法》。其父冯焕,汉安帝时任幽州刺史。
冯焕素来痛恨奸恶之徒,并多次责罚他们。当时玄菟太守姚光也是因此而导致人事关系不协调。
建光元年,素来怨恨冯焕他们的人伪造玺书谴责冯焕与姚光,并赐他们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