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将军的位置已高到极点,大功已经告成,理应警诫自己,遵循悬车引退的礼节,高枕无忧地去闭目养神了。
《左传》说:果实长得过于繁盛,就会压断树枝,损害主干。
如果不及时抑制权势,那就难以保全他自身。
梁冀左右的人听到我的话,肯定会怒目而视,咬牙切齿,我只因为年幼无知而受到提拔,所以才敢不顾忌讳说这样的话。
从前,禹劝舜帝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周公劝诫成王不要像殷纣那样迷乱,希望皇上能废除诽谤之罪,让天下的人都能开口说话。
奏书递了上去,梁冀听说后就秘密派人去捉拿袁著。
袁著就更名改姓,后来又假托病死,用蒲草编个假人,买来棺材殡葬了。
梁冀查问得知其中的伪诈,暗查找到了他,用竹板把他打死了,并把这件事隐瞒了起来。
太学生刘常,是当世的名儒,和袁著向来要好。
梁冀召他来补令史(一种小吏)的缺额,以侮辱他。
当时太原人郝薭、胡武都爱表正直的言论和高深的见解。
他们都和袁著友善。
原先是郝薭等联名上书三公府,推荐天下志行高洁之士,而不向大将军推荐。
梁冀想起这件事来,大为恼怒;又怀疑郝薭等人是袁著的同党。
于是他命令中都官公文捕捉那些向三公府上书荐贤的人,把他们都杀了。
还杀害了胡武一家,共杀死了六十多人。
郝薭以前逃走时,知道不免于祸,就用车子拉着棺材到梁冀家上书。
书信送进去后,他就服毒自杀了。
这样才保全了他的一家。
等到梁冀被处死后,朝廷下诏以礼祭奠袁著等人。
梁冀还做出许多类似的残忍恶毒之事。
在梁冀专权的日子里,吹牛拍马的佞人升官,直言极谏的勇者遭害。
与以上两种人不同的,还有第三种人,他们既不吹拍,也不硬顶,“明哲保身“,以求避免杀身之祸。
如名士杨震子杨秉。
桓帝时,曾任劝讲,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升侍中尚书等官。
元嘉元年四月,桓帝曾身穿便服去走访梁冀儿子梁胤家。
在封建时代,皇帝私访臣下之家,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杨秉为此上疏,但桓帝不理。
杨秉就称病辞官,桓帝让他出宫廷任右扶风。
太尉黄琼力劝皇帝召杨秉回宫,这时梁冀已掌握大权,杨秉知道回宫不得要称病避祸。
又如,名儒马融的从妹夫赵歧在梁冀当权时,故意改名“避难“。
他卑视马融无士人气节,马融曾到赵歧家,赵歧拒不见。
他死时年三十七,墓碑刻字曰:“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再如,名士周举的儿子周勰,被梁冀召了三次,他都不去。
梁冀不甘心,又举周勰为贤良方正,仍不去。
梁冀又备厚礼用公车迎接他,还是托病坚持不去。
后来,他干脆隐居起来,杜门谢客十余年,住处都长满了荆棘。
弟梁不疑喜爱经书,礼贤下士,梁冀暗中嫉妒他,就通过中常侍转告桓帝,调任他为光禄勋。
又暗示众臣共同推荐自己的儿子梁胤任河南尹。
梁胤这时才十六岁,容貌丑陋,官衣官帽都穿戴不了。
路上见到他的人,没有不嗤笑的。
梁不疑自以为与兄弟有隔阂而感到羞耻,于是辞官回家,和弟弟梁蒙关起门来不问外事。
梁冀不想让梁不疑与宾客往来,暗中派人化装守候在他的门前,有人来往便记下来。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刚任职时,曾去拜访梁不疑,梁冀便暗示州郡官员寻别的事来陷害他们,把他们都处以剃光头和鞭打的刑罚,充军到朔方。
马融自杀未遂,田明死在路上。
这位东汉经学家的马融,门生遍天下,不少名士贵人都出自他门下,他本人也很自负,自认为注疏经书,贾逵“精而不博“,郑众“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只有他马融。
最初,他也恃才自傲,与梁冀等外戚顶撞,但是吃了几次苦头就软下来。
上奏处死李固就是梁冀要他写的,他也为梁冀写《西第颂》,因而马融在这一方面为人所不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