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李亨将李俶、裴冕和杜甫留了下来。
李亨向裴冕了解老百姓的动员情况之后,突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熟悉印刷术吗?”
这一点,杜甫有发言权,因为他帮李白印过诗集。
“太子殿下,微臣略懂一点。”杜甫说道。
李若愚此前了解过,雕版印刷术起源于贞观时期,现在才刚刚成熟。
之所以会有印刷术,倒不是为了方便文人墨客传播文学。
他们这些雅士,宁愿手抄,也不愿意使用印刷术。李白这个人算是另类,开了雕版印刷诗集的先河。
他一带头,很多人纷纷效仿。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佛教传播经书的需要。
李若愚记得,历史书上说过,唐懿宗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物。
不过,最近一些年有所改变。
韩国庆州考古学家在修缮佛国寺释迦塔时,在塔的第二层发现了一处被封住的暗格,里面藏有一个包裹,包裹里有用雕版印刷术刻成的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这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上有武则天创造的字,由此推断,这卷佛教最早印刷于武则天时期,最迟印刷于天宝时期。
如此说来,《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比《金刚经》早问世一百多年。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印刷术起源于韩国,因为根子还在贞观时期。
李亨示意杜甫说下去。
“殿下,目前常用的印刷之法,乃是先将字写在半透明的纸上,反贴于木板上,然后由工匠用刻刀进行雕刻。
待雕刻完毕后,涂上墨,铺上纸,用刷子轻轻刷,就可以印出文字。
众人都喜欢李太白之诗,微臣曾给他印刷过诗集。
殿下,您也对印刷感兴趣吗?”
李亨点了点头,问道:“当前的纸张,一般是什么尺寸?”
杜甫说道:“目前市面上的纸张,高约九寸,长约一尺八寸。这是小尺的尺寸。”
唐代一小尺,相当于现在三厘米。
“杜侍御,如果采用雕版印刷,像这样的一张纸,四周留出一些边界,最多可以印多少字?”李亨又问道。
“殿下,就拿微臣给李太白印刷的诗集来说吧。一个字连上周边的空隙,高约两分七厘,宽约两分三厘。
如此算来,一行可写三十字,一共可写七十余行,合计起来,大概是两千余字。”
李亨满意地点了点头。
“殿下,您这是……”裴冕不解地问道。
“本宫想出报纸。”李亨嘴角轻扬,说道。
“报纸?什么是报纸?”三人齐声问道。
李亨突然想到,这三人都是古代人,怎么可能知道报纸呢?
“报纸,就是报告近期新闻的纸张。”李亨尽量解释得通俗一点。
“就是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写在纸上吗?”李俶问道。